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B.“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C.(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D.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下列选项中读音和写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qiáo cuì) 决(júe)别
B.祁(qí)祷 咄咄(duō duō)逼人
C.徘徊(pái huí) 菡萏(hàn dàn)
D.匿(nì)笑 攲(qī)斜
古诗文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作文。
人这一辈子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情,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许多事情也跟着从脑子里淡化、消失,但总会有那么几件小事让你难以忘怀,可能是某个特定情境下的心弦触动,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丝明悟,也可能是百态生活赐于你的酸甜苦辣……
请以“一件小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愿你以灵敏之笔触,叙你之小小往事,明你之心,抒你之怀……
要求:①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竹影
苏诗布
①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③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出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一个人对着灶堂火一样地笑。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伺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几乎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的依托。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
⑤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⑥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⑦浓浓的竹阴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阴。走出竹阴,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阴,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
⑧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
⑨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的女子的思念情怀:“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回忆起童年在淇水的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
⑩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阴。
1.本文通过哪些事来表现“母亲”对“我们”的爱?
2.结合语境,根据具体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修辞角度赏析)
(2)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从描写角度赏析)
3.第⑧段引用《诗经》《卫风·竹竿》中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4.根据文意,探究作者赋予“竹子”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去游燕,岁馀而后得见。说燕文侯……于是苏秦并相六国。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於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匍匐,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摘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今子释本而事口舌____
②夫士业已屈首受书____
③虽多亦奚以为____
④以面掩地而谢曰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下列各项中的“以”和“而不能以取尊荣”的“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以我酌油知之
C.逐什二以为务
D.以面掩地而谢曰
4.根据选文,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苏秦起初游历几年,狼狈而回。他从家人的嘲讽中悟出道理,重新埋头苦读。
B.苏秦游说周显王、秦孝公、秦惠王等未能成功。直到游历到了燕国,经历了一年多后燕文侯召见他,得以转机。
C.苏秦并相六国后,经过洛阳时诸侯都派使者护送他,人多马众,气派堪比王室。
D.苏秦拜相而归,见到兄弟妻嫂对他们先前看轻羞辱自己的做法悔恨不已,非常感慨,于是散千金赐宗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