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的“速朽”
文字太烧脑。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看书,爱刷手机;不爱读文字,爱看视频。美色美食,荒诞搞笑,视频是具象的,看着轻松,牢牢占据人们的大脑舒适区,是个无底的“时间黑洞”。网络文学虽仍以文字作表达,但它天然嫁接影视剧改编,故事性大于文学性。5G时代,重手机、轻书刊,重视频、轻文字的情况或许还会加剧。
大概从五六年前开始,“大数据”概念开始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发表作品=上传数据,一件件作品汇入大数据的汪洋大海,成为沧海一粟。
业界常用4V维度来观察大数据,其中一个V是Value,大数据具备“低价值密度”的特点。数据越大,无效冗余的数据就越多,李杜诗歌是数据,隔壁大爷发的养生文章也是数据,它们掺杂在一起,需要算法加以挖掘。算法决定每一件作品的命运,10万+,或自言自语、无人问津。
我们的文化遗产,主要传承自两套机制:一是民间传播,二是学院派提炼。老百姓爱听《白蛇传》的故事,爱看《三国演义》的戏,于是它们代代相传,成为经典。
学院派组成学术共同体,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大浪淘沙,以其权威地位,用专业视角研判取舍,著书立说,一槌定音。乾隆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学术界编撰各种学科史,梳理文化脉络,囊括传世精品,虽难免有遗珠,但常修常补,大体八九不离十。
在算法时代,上述两套机制都失灵了。怎样的内容将流传到未来?
在当下的互联网思维语境中,学院派作为“中心”,需要被“去中心化”——凭什么你们说好,就算好,才算好?如果真那么好,它为什么销量/流量不行?
这引出了一个问题:机器和人,谁更高明?人无法跟机器拼效率,但可以比机器高明。你惊讶于算法的精准推送时,指向的是效率。你称赞某些好友转发的文章篇篇优质时,指向的是特定人的信息品位。
对你而言,这些好友可能比算法更高明,更值得你信赖。他们就像你的信息助手和淘金筛子,去粗存精,验收达标后才分享给你,这个意义上,即便比拼效率,基于人格信赖的熟人社交传播也更胜一筹。
文化精品的发现与传承亦是如此,顶级专家在信息的解析筛选方面,比算法更高明。确认过眼神,他是对的人,就请相信他。创投圈常说:要了解一个新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找该领域最顶尖的专家聊天。
但在海量、易朽、碎片化的新媒体领域,学院派被淹没在了流量的洪流中。是新媒体作者没有作品传世的追求?千百万人中竟无一人有此野心?恐怕不至于。
所有作品都不足以传世?分母趋于无穷大,难道分子恒=0?如果分子≠0,它们将以何种形式传世?躺在数据库里等待被搜索、被推送,还是照旧印到纸上,进入中心化的殿堂?
最困难的,恐怕还是之前论及的精品发现机制,在百鸟朝凤的新媒体时代,除了流量,还有什么会被相信?高晓松、易中天们说的话,粉丝们会信,他们说哪部作品好,它就好,自带流量——归根结底还是流量。名人荐书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学术共同体靠边站。
诸位,这些年,我们是否将一无所留?
离了市场反哺和自生能力,离了足够多人才的参与,我们能给后世留下些什么?离了文字,文化该以何种形式传承?
(选自《南方周末》2018.12.13B20,有删改)
(链接一)泛文化领域内容多样化,年轻消费者更偏爱能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节目。
凭借更适合年轻人的互联网表达方式传播,泛文化类综艺的受众朝“年轻化”趋势发展。以《晓说》为开端,优酷先后打造了如《圆桌派》《一千零一夜》等一系列“泛文化”节目,用贴近年轻人的方式做全新的文化类节目,通过“文化降维”的方式,用更年轻化、更有趣的表达,让文化白话起来,让以往高冷的文化能够被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
(链接二)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
短视频具有社交属性强、易创作、时长短的特点,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近年来,短视频领域蓬勃发展,2018年6月同比去年,月活跃用户规模增长一倍以上,使用时长增长4.7倍。
(链接三)
新浪科技讯4月18日上午消息,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国雅虎今天向用户发出通知,中国雅虎邮箱将于2013年8月19日停止服务,此后用户的所有邮件和相关的帐户设置都将被删除且无法恢复。许多人丢失了此前十余年的邮件。
很多年以前,我们以为互联网是永恒的,它就像海洋,无限容纳世间的一切信息,以及多媒体形态的文化成果。直到有一天,雅虎中国邮箱停运,我们才猛然意识到:互联网永恒,但互联网公司速朽,存储在互联网公司服务器上的数据易“猝死”。
1.下列各项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进入5G时代,重手机、轻书刊,重视频、轻文字的情况还会加剧。
B.大数据具备“低价值密度”的特点,无效冗余的数据越大,数据就越多。
C.网络文学的故事性大于文学性,会占据大脑舒适区,是个无底的“时间黑洞”。
D.优酷先后打造了《晓说》、《圆桌派》、《一千零一夜》等一系列“泛文化”节目。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2018年9月的短视频行业渗透率比2017年同期增长了五成多。
B.《四库全书》之所以能大体八九不离十,有赖于学术共同体凭借权威地位,用专业视角研判取舍。
C.泛文化类综艺的受众朝“年轻化”趋势发展,越年轻的受众越喜爱“泛文化”节目。
D.人的效率比不过机器,但人的解析筛选可以比机器高明。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时代,发表的作品就是数据,他们的命运都由算法决定。
B.作者认为基于人格信赖的熟人社交可以比数据算法更高效。
C.高晓松、易中天们推荐的作品,粉丝们会信,是因为人们只相信流量,导致名人荐书成为一个产业。
D.我们曾经以为互联网是永恒的,雅虎中国邮箱的停运,使我们意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4.在《互联网的“速朽”》一文中,作者针对怎样的社会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5.有人相信时间的魔力,举例说“当年李白杜甫写的诗, 也是先在小圈子里传播,一开始读的人并不多。文学艺术是千秋之事,不急于一时。”联系文章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晏子智谏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同:“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巳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弋:打猎射鸟。②烛邹;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乙)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
B.至于负者歌于途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呷浪之鳞 鳞浪层层
D.禽鸟知山林之乐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段都写到作者出游,(甲)文段写作者出游之时,游人众多,络绎不绝;(乙)文段写作者出游之时,虽亦有各式游人,但游人数量不算太多。
B.(甲)文第①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野趣。(乙)文写游人煮茶喝、唱歌、骑驴同样也是充满了出游的乐趣。
C.(甲)文写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乙)文最后一句写居城者未知出游之乐,表明了作者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言已尽而意无穷。
D.选文(甲)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乙)文先从出游的人写起,再叙所见之物,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
A.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
C.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E.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F.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始泪干。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____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⑤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⑥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蒹葭》)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古诗文中的自然意象,常常共同渲染着某种氛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渲染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层层推进,极力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许浑《咸阳城东楼》)。
阅读下列名著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咯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咯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英雄好汉?请概括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人物:
情节:
(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武松 B.保尔·柯察金 C.朱德 D.尼摩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