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佚名《周庄的桥》,回答问题。 ①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悠远...

阅读佚名《周庄的桥》,回答问题。

①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它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②水镇之古,古在水。围绕全镇有澄湖、白岘湖、淀山湖、南湖和三十多条大小河流,镇上有四条主河道,因此周庄自古有“水乡泽国”之称,总面积36平方公里。圆圆小镇,四面环水,宛如漂在水面上的一朵睡莲。周庄人家,因水而筑,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周庄的水,源远流长,波光粼粼的“井”字形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

③水乡之美,美在桥。周庄是水的世界,狭窄的青石板街道两侧,错落有致的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民居,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富安桥、双桥、贞丰桥等古桥,将老镇连为一体。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最古老的一座是富安桥,修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桥身四周都建有桥楼,并且保存完整,这在江南水乡十分罕见,另外,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

④而周庄的双桥,则是一首立体的诗。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它为“钥匙桥”。这两座石桥,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只只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

⑤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多幅作品,在纽约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所属的画廊展出。当年11月,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故乡的回忆》高价购下,并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次年,这幅油画又成为当年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钥匙桥不是钥匙胜似钥匙,它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⑥从此,周庄在恬静地沉睡了千年后,以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旖旎风情。

1.阅读选文③~⑤段,思考作者在介绍周庄的桥时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2.阅读全文回答:周庄的桥有哪些特征?

3.选文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圆圆小镇,四面环水,宛如漂在水面上的一朵睡莲。

4.“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一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1.逻辑顺序。 2.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牢固耐用和与周围景色搭配极为和谐、优美。(或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意思对即可)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庄地形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4.不能。“大多”是限定副词,表示不是全部的桥都建于元、明、清三代,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 【解析】 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⑤段,作者在介绍周庄的桥时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由单桥写到双桥,很符合逻辑顺序。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富安桥、双桥、贞丰桥等古桥,将老镇连为一体”“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最古老的一座是富安桥,修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桥身四周都建有桥楼,并且保存完整”“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只只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据此可整理为: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牢固耐用和与周围景色搭配极为和谐、优美。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判断能力。划线句子把“小镇”比作“一朵睡莲”,因此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圆圆”“四面环水”“漂在水面”说明了周庄地形的特点,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生动形象或突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特点的把握能力,往往考查一些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大概”“主要”“大多”等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不能删除,如果删除就会改变句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了。答题时,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及作用,再说明用了该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说明删去后该句意思的改变,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大多”指“大部分”,起限制作用,句意是“14座石桥,大部分建自元、明、清三代”,如果删去,则表示“14座石桥,全部建自元、明、清三代”,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雷抒雁《最后的牵手》,回答问题。

⑴这一次,是他的手握在她的手里。

⑵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⑶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⑷要喝水吗?她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⑸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知道,他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⑹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他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⑺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她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⑻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神奇的吹了一口气,什么就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⑼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⑽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⑾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⑿她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册改)

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_________(2)暴________(3)_________(4)脸_________

2.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浪线句的妙处。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4.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注释)①虞:考虑,防范。②从:同“纵”。 ③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④干戈不戢(): 战事终年不休。⑤殒:死亡。

1.甲文选自《孟子译注》。孟子,名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举于              ②法家

国外患            ④其富强

3.翻译甲文中画线语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甲文第一段列举的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5.甲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乙文,简要说明“死于安乐”在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品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 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李清照《渔家傲》一词中,以大声疾呼反映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的境界的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愚公移山》一文中,北山愚公本面山而居,想要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背影》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等。

B.《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C.《藤野先生》作者鲁迅,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