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星海茫茫,捕捉“黑洞之王” 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通...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星海茫茫,捕捉“黑洞之王”

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监测,发现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约为70倍太阳质量,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堪称“黑洞之王”。这一发现,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也开辟了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巡天优势搜寻黑洞的新路径。

上亿黑洞“深藏不露”,寻找它们是难点,神秘的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像宇宙万物一样,恒星也会衰老死亡。一些大质量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燃料耗尽时,内核会急剧坍缩,当其质量大于约3倍太阳质量时,便会坍缩为一个奇点,成为黑洞。由于其密度极高、引力超强,即便是光也无法从它身边逃离。

按照其质量不同,天文学家将黑洞大致分为三类:恒星级黑洞(100倍太阳质量以下)、中等质量黑洞(100倍—10万倍太阳质量)和超大质量黑洞(10万倍太阳质量以上)。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在宇宙中广泛存在。根据理论推算,银河系中应该存在着上亿个恒星量级的黑洞。

然而,想要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到它们却并不容易。因为黑洞自身不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它。

该怎么办?天文学家们尝试寻找各种间接证据,经过探索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黑洞会“吃东西”。它在接近一颗恒星组成双星系统时,会以强大的“胃口”直接把对方的气体物质吸过来,形成吸积盘,并发射出明亮的X射线光。通过探测这些X射线光,可以判断并选出黑洞候选体,再通过进一步监测伴星的运动,可以测量黑洞的质量并最终确认其存在。但是,按照理论预测,银河系中应该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而在黑洞双星系统中,能够发出X射线的只占一小部分。那么,“沉默”的大多数该如何被寻找到呢?于是,找到新方法,去发现数量巨大且没有X射线辐射的黑洞,成了天文学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巡天监测,未来将描绘黑洞群像图。为了纪念郭守敬望远镜在发现这颗恒星级黑洞上做出的贡献,天文学家给这个包含黑洞的双星系统命名为LB—1。

LB—1的发现充分证实了郭守敬望远镜强大的光谱获取能力。郭守敬望远镜拥有4000根光纤,好比长了4000只眼睛,一次能够观测近4000个天体。2019年3月,郭守敬望远镜公开发布了1125万条光谱,成为全球首个突破千万的光谱巡天项目,被天文学家誉为全世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光谱之王”。

郭守敬望远镜的一个个科学发现,让天文学家得以重新审视银河系:利用郭守敬望远镜数据,发现人类居住的家园银河系比之前认识的大了一倍,还精确称量出银河系的体重约为太阳质量的9000亿倍;银河系晕的面貌被改写,天文学家们发现银晕是个内扁外圆的“胖子”;此外,还发现了万余颗贫金属星,拥有了目前世界上最大、适合现有大望远镜跟踪观测的宇宙化石样本;获取了上百万颗恒星的年龄,为银河系演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2019年12月03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堪称“黑洞之王”。

B.天文学家将黑洞大致分为三类: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

C.找到新方法,去发现数量巨大且没有X射线辐射的黑洞,成了天文学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D.天文学家给这个包含黑洞的双星系统命名为LB—1,是为了纪念郭守敬望远镜在发现这颗恒星级黑洞上做出的贡献。

2.我国天文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监测,发现迄今为止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为70倍太阳质量,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堪称“黑洞之王”。(上句话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删?简述理由)

3.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LB—1的发现充分证实了郭守敬望远镜强大的光谱获取能力。郭守敬望远镜拥有4000根光纤,好比长了4000只眼睛,一次能够观测近4000个天体。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启示呢?请结合现实生活具体谈一谈。

 

1.B 2.不能删。“迄今为止”是指从古至今,是一个时段。目前为止,到现在为止。“约”表示约数。意思只是到目前为止是最大,未来不可知。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准确具体的数据,生动形象的说明了郭守敬望远镜有强大的光谱获取能力。 4.围绕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并结合实际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按照其质量不同,天文学家将黑洞大致分为三类:恒星级黑洞(100倍太阳质量以下)、中等质量黑洞(100倍—10万倍太阳质量)和超大质量黑洞(10万倍太阳质量以上)。”这句话可知,B项错误,因为B项中少了前置条件“按照其质量不同”。 2.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体现的是科学、严谨、准确。根据这一原则,可知句子中的加点词不能删除,“迄今为止”表示的是一个时间段,到目前为止,而“约”是一个约数,也有不确定的意思,不能说明未来是怎样的,如果删除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别和分析。从“拥有4000根光纤,好比长了4000只眼睛”可知,本句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充分证实了郭守敬望远镜强大的光谱获取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本文重点写了郭守敬望远镜的功能强大,以及在探索未知宇宙这一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赞美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答题时围绕以上知识点回答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当然这一事例需要和科研创新这一主题相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①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②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③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⑤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⑥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⑦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⑧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⑨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⑩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⑪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⑫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⑬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⑭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⑮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⑯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文章题目为“牡丹的拒绝”,牡丹究竟拒绝了什么?细读全文简要回答。

2.文章最后写道“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牡丹的个性和品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3.文章开头引用欧阳修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4.作者由牡丹联想到人,其实还有很多事情会让我们联想到人的某种品质。请任选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揭示其包含的某种品质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

父亲的爱

①有一年,我父亲为一件事在安庆住旅馆。他有一帮子湖南同乡朋友,其中有一位常常吹他自己的字写得多么好。每逢他们那帮朋友中有人要写一封求职的信或一幅对联什么的,他一定要抢着说“那容易,交给我好了,我的字有功夫,马上给你写好。”有一天我对父亲说,他的字比我的好不了多少,他怎么好意思那么吹呢?那时候我在青岛念高中一年级,因病回湖南老家,路过安庆找父亲,也住在他那旅馆里。

②我父亲叹了一口气,以悲天悯人的神情很深沉地说:“这个人,你叫他不吹这个,他还有什么好吹的呢?”我父亲向来面无表情,这一次特别,说这句话时显得很凝重。

③我常常想起这个镜头,特别是当我自我膨胀,对自己很满意,要自吹什么的时候。那时候,我就觉得要感谢我父亲。也想起他那个朋友,瘦个子,穿一件蓝布长衫,一个很不叫人看重的人,一个特别显得渺小的人。

④我一生很爱我的母亲,在她的子女中,她也最爱我。对父亲,却不怎么样。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要埋怨三个人》,其中之一就是我父亲。埋怨的是他送我上小学的时候叫我从初小二年级念起,只因为我在家里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初小二年级的数学课学乘法,我跟不上,从此见不得数目字,一碰到数目字,一碰到要计算的事,就紧张,害怕。每逢想起这一点我就要埋怨我父亲。

⑤其实,更多的是我应当感谢他,应当感谢的至少还有两件事。

⑥一件是,刚上初小他就叫我住校,我大概还没满六岁。别人都是走读,住校的只有我一个。这一点,也是现在想起来的,当时小孩子糊里糊涂,很可能没在意。那个学校叫横塘小学,在湖南湘乡县南城。我家在城郊名叫新塘的地方,离城里这个横塘小学大约七八华里,也许十华里,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另一件是,我不记得每个周末是怎样回家的,记得的是每次从家里回学校,我父亲送我,他只送一半路。走到一半的时候,他就停下来说道:“我只送到这里了,现在你自己一个人走。”

⑦我拗不过他,流眼泪抱着他蛮缠也不行。我独自磨磨蹭蹭走了一小段路就停下来,回头看他,等他再送我。他站在那里,喊道:“你走啊,你自己走啊。”这样走走停停回头看望好几次,直到看不见他了,我才眼泪汪汪独自往前走。湖南多雨,下雨的时候怎么办?我只记得,有一天下毛毛雨,我父亲照样送我,照样让我流着眼泪,独自走那一半路回学校。

⑧每次这样回学校,向母亲诉过苦没有,现在记不得了,想来她不可能不知道。我不满六岁就住校,当然也是她同意的。

⑨“你走啊,你自己走啊!”

⑩我至今记得这句话。

⑪这句话可能管了我大半生。

1.根据本文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情感

事件

埋怨

A.

B.

C.

刚上初小父亲就叫我住校

送我回学校只送一半路

 

 

2.阅读下面语段,请从描写的角度作简要理解、赏析。

我独自磨磨蹭蹭走了一小段路就停下来,回头看他,等他再送我。他站在那里,喊道:“你走啊,你自己走啊。”这样走走停停回头看望好几次,直到看不见他了,我才眼泪汪汪独自往前走。

3.文段第②段“我父亲向来面无表情,这一次特别,说这句话时显得很凝重。”简要赏析加点词,体会语言的表现力

4.本文标题与用“你走啊,你自己走啊!”做标题,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9年的10月1号虽然已成为过去,但那一幕幕的画面却成为了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抹不去的美好记忆,网友的留言,各种霸屏的观后感更是感人至深。有的人表达的是国家强大的浓浓的自豪感,有的是被这盛大的场面震撼,有的人感慨的是国家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有的人用“这盛世如你所愿”表达对先烈的感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是一场难逢的盛事,这盛事不是排场,不是炫耀,而是一种证明,一种自信,也是一种威慑。那么,你从中看到了什么?你又感悟到了什么呢?

请结合这次七十年国庆写一篇作文,可叙写事件,也可表达感受或观点。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行款格式规范。(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查看答案

作文:凡人小事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行款格式规范。(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则数名学生殴打一名同学的视频被发到网上,视频中,至少有四名女生对一名女生扇巴掌、脚踢达2分钟以上,周围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整个视频中,旁边站了不少女生,大家都无动于衷。该视频是一男生笑着拍完全程的。据其中一位女生说,主谋是因为看不惯那位女生的衣着,邀请她们“教训”该女生。

(材料二)2018年11月2日上午,牵动全国人民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查明。从公布视频看,一女子与司机激烈争执而后互殴,造成公交车与小轿车相撞,失控坠江,导致15人死亡。反观这件事,为它做一个横切面,我们发现:有人无视规则,有人未尽本职,有人冷眼旁观。生命堪悯,是非需明,央视网特推出系列评论《“公交车坠江事故”三恸》,一恸生命陨落,二恸法度失效,三恸众人冷眼。

(材料三)有些事情你知道是错的,但是你接到权威的指令,或是朋友邀请你参与,你会怎么办?下图是这一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⑴请为(材料一)中的新闻拟一则标题。

⑵请阅读(材料三),对统计图表进行解说。

⑶班级准备开展一次《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一项活动。要求:写清活动名称、内容及预期效果。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预期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