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啥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般过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靠他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他的《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

“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有删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少年家境的贫寒?

2.文章中对少年买挂历的情节叙述得比较详细,看似与主题无关,实则别有深意。请你谈谈这一情节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文章三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少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文中的老师对《康熙字典》的态度,前后为什么有那样大的变化?

6.如果你是文中的少年,你会去帮助那个坐在路边向你求助的男人吗?请说说理由。

 

1.⑴少年因舍不得一角钱,央求馄饨铺老板娘送一张挂历纸。 ⑵家庭负担不起少年上高中的住宿费用,需要卖掉字典买自行车上下学。 2.面对老板娘的刁难,少年不断恳求其送给自己一页挂历,侧面写出了少年家境贫寒;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花一角钱买了一张挂历纸去摆放字典,可见他对字典的珍视。 3.环境描写;第一次描写“集市”为少年卖《康熙字典》提供环境,第二次和第三次描写“集市”都是为了说明少年为了凑足买自行车的钱卖《康熙字典》,在集市上等待时间之久,也突出了少年为了实现求学梦的坚持 4.①执着,有韧劲,或坚持不懈。为圆梦,他凭着刻苦学习的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不辞辛苦,骑车走几十里的路上学。 ②节俭、懂事。平日不肯多花一角钱,理解妈妈挣钱的不易,不忍向妈妈要钱,靠卖废品存二十元钱。 ③善良、宽容。坏了他事的男人说他对字典动了手脚,尽管心里很委屈,很愤怒,依然助其走出困境。 ④自尊心强。老师为先前的言辞向他道歉,他以沉默彰显了自尊;不愿与老师做交易,也体现了他的自尊。 ⑤自立,敢担当。父亲病故,遇到困难不依赖妈妈,自己想办法筹钱。 5.老师开始不买字典,是认为字典没有价值,并认为少年撕掉最后一页是有意隐瞒真相,骗取别人的钱财;后来在老师遇到危险时,少年不计前嫌帮助了他,并且他了解到少年的贫寒,他想要帮助少年。从老师这些行为中,可见其正直、善良。 6.示例: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自己有能力,就应该施以援手。待人要宽容,不要过多地计较以前的不愉快。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可知:少年因舍不得一角钱,央求馄饨铺老板娘送一张挂历纸。2)结合“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靠他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他的《康熙字典》”可知:家庭负担不起少年上高中的住宿费用,需要卖掉字典买自行车上下学。 2.本题考查情节作用。1)概括情节。第一到第四段写了少年恳求老板娘送他一张挂历纸不成,花了一角钱买的内容。2)结合“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等句子看出,这位老板娘言语比较粗暴,态度不客气,面对这样的人,少年却仍恳求她送一页挂历,侧面写出了少年家境的贫寒,为了省一角钱,宁愿忍受对方。3)结合“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可知,贫寒的少年宁愿花一角钱买一张白纸来放字典,看出他非常看重这个字典,表现出他对知识的尊重。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手法。这三处都是环境描写。2)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小镇的集市,为故事发生创造了一个环境。“热闹”“午后三点多”“渐渐冷清”三个词写出了时间的变化,从早到晚;写出了环境的变化,从热闹到冷清,人多到人少。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写出了少年在集市上等待时间之久,写出了少年为了卖掉字典凑齐买自行车的钱、实现求学梦想的坚持。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1)结合“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知,少年为了学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承受了许多的困苦,却仍坚持着。故可知他是一个执着,有韧劲,坚持不懈的人。2)结合“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可知,虽然买自行车是为了学习,但是少年却仍体谅母亲的艰难,不想增添母亲的负担,自己捡废品、卖字典来凑钱,看出少年是一个节俭、懂事的人。3)结合“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可知,少年面对一个坏了他事情的人,看到他需要帮助,尽管内心委屈、愤怒,却仍然伸出援助之手,看出他善良、宽容。4)结合“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可知,当知道了对方老师的身份后,无论如何不想把字典卖给对方,因为他知道对方买的原因是为了帮助他,看出少年自尊心强。5)结合“靠他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他的《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可知,父亲病故,遇到困难不依赖妈妈,自己想办法筹钱,看出少年自立,敢担当。 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第一次。结合“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可知,这位老师开始不买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字典没有收藏价值,并且对于最后一页被撕掉进行猜测,认为可能做了手脚,是为了骗人。2)第二次。结合“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可知,这里这位老师已经改变了态度,认为这个字典有收藏价值,但不是字典本身的价值,他在街上受到了少年的帮助,了解到这是一个善良的少年,那么就应该不会骗人,了解到少年的身世后,明白了他卖字典的原因,感受到他的坚强、好学等好的品质,觉得这样的品质值得尊重,并且应该给予帮助。所以改变态度。表现了老师的正直和善良。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思路:表达观点,陈述理由,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示范:我会去帮助这个人,虽然他曾经坏过自己的事,但是这彰显的是对方的品格。而对方需要帮助时,自己是否去提供帮助,彰显的是自己的品格,人应该多一些宽容、善良,这样爱心才能传递,社会环境才会越来越好,自己也是受益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行役:行军跋涉。②汲道:取水的道路。③饶子:指果实很多。④前源:前面的水源。

1.“士卒闻之”中“闻”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出自文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编者把本文收在《世说新语》的《假谲》篇中,想要告诉读者曹操是一个善用权谋的人。请结合学过的诗文,说说你眼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于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论语》,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不亦乎                    ⑵不习乎

之者                      ⑷疏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4.选文中第④⑤两章中提到的“乐”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选文第②章中曾子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查看答案

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

⑴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⑶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⑸《次北固山下》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关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②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③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⑴②句中方框处,应填入的标点是_________

A.。  B.;  C.,  D.!

⑵从选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_______________  

⑶发挥联想和想象,在省略号的位置续写一个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不属于同一种修辞方法的是(      )

A.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青春之歌》)

B.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龙须沟》)

C.一列火车正从那里慢慢滚过来,惨叫,吐着白雾。《白洋淀纪事》

D.倒茶的女孩子眼目清明如两粒水晶球儿,见人只是转个不停。(《湘行散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