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啥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般过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靠他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他的《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
“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有删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少年家境的贫寒?
2.文章中对少年买挂历的情节叙述得比较详细,看似与主题无关,实则别有深意。请你谈谈这一情节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文章三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少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文中的老师对《康熙字典》的态度,前后为什么有那样大的变化?
6.如果你是文中的少年,你会去帮助那个坐在路边向你求助的男人吗?请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魏武行役①,失汲道②,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③,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④。
(注释)①行役:行军跋涉。②汲道:取水的道路。③饶子:指果实很多。④前源:前面的水源。
1.“士卒闻之”中“闻”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出自文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编者把本文收在《世说新语》的《假谲》篇中,想要告诉读者曹操是一个善用权谋的人。请结合学过的诗文,说说你眼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于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论语》,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不亦说乎 ⑵传不习乎
⑶好之者 ⑷饭疏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
4.选文中第④⑤两章中提到的“乐”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5.如何理解选文第②章中曾子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
⑴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⑶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⑸《次北固山下》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关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②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③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⑴②句中方框处,应填入的标点是(_________)
A.。 B.; C., D.!
⑵从选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_______和________
⑶发挥联想和想象,在省略号的位置续写一个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不属于同一种修辞方法的是( )
A.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青春之歌》)
B.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龙须沟》)
C.一列火车正从那里慢慢滚过来,惨叫,吐着白雾。《白洋淀纪事》
D.倒茶的女孩子眼目清明如两粒水晶球儿,见人只是转个不停。(《湘行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