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 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 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流浪地球》突破天际的想像、架构宏大的故事与源于传统文化的道具设计,让广大影迷叹为观止。
B.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C.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D.新学期伊始,有关部门提醒学校要防微杜渐,学校应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主动开展安全自查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丘壑(hè) 羸弱 众目睽睽(kuí) 饥肠辘辘
B.揣摩(mó) 繁琐 运筹帷幄(wò) 流光溢彩
C.狡黠(xiá) 慰籍 叱咤风云(chà) 自出心裁
D.挑剔(tī) 张皇 前瞻后顾(zhān) 坦荡如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的讲义,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穿过铁道艰难买橘子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汪曾祺来说,房东送给他的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也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②书写规范、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班级开展“我爱名著阅读”读书交流会,请完成下列问题。
(1)《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有哪些精神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仿照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的书评,根据你的阅读,巧选角度(作品的内容、意义、写法、语言等),也拟写一则书评,不少于50字。
书评例:《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点一滴,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清凉殿里好乘凉
童木
古人是如何度过漫长炎夏的?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宫墙内的皇族世家,在同样的酷热时节总会比劳作的底层平民多得避暑的良方。研究中国古代的避暑史,基本是一部宫廷和达官贵族阶层的驱热志。因为在久远年代前的盛夏,任何一块冰,任何一处特凿的清凉窟,都包含着最奢侈的人工。
《周礼》里的记载,周王的宫廷已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而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还存在。
汉代皇宫里夏季专用的“皇家避暑套房”叫“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汉书》里赞叹过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房间温度低得如下过霜一般。古籍里关于清凉殿的记载,还包括它的房间内其他陈设:“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清凉殿里的石头床具本身就是夏用良品,装冰块的又是进口的玉晶盘,还有侍人站在旁边对着扇扇子,当然是多重降温。
到了唐代这种“空调房”被称作“含凉殿”,临着太液池傍水而建,比起汉朝的石头床具加冰玉盘的稚朴,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经算得上是通过机械原理实现的。倪方六讲了个拾遗陈知节给李隆基上书的故事:“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含凉殿避暑。陈知节见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被赐座后,感觉座内含冻。这扇车基本相当于空调扇,当然不是用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对凉水吹形成冷气。另外殿里有循环冷水源,四檐装上了水管,靠水的殿堂四边往下淌的水帘,让凉水在屋上循环,降温效果自然极佳,能达到‘座内含冻’的效果。”有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环保“空调房”算是舶来品,最早源于东罗马帝国。当时长安城里地位高的大臣家都建有这样的“空调房”,长安市市长(京兆尹)家里便有。
若是宋朝有设计类杂志,当时的“空调房”大概会被宋时的编辑称为“贴近自然的和谐设计”:“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倪方六用了“设计时尚”来形容宋代宫中的降温术。当时同样出现了带有机械原理的“风扇”,是用鼓风机带动的。除此之外还有香氛设置: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就能使堂内“清芬满殿”。倪方六说,这算得上是古代空调的空气净化手段,可以说是一大进步。
到了明清时期,可移动式冷源出现了,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意思。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类似于冰箱,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候这种冰桶民间也使用,还有进口货,时称‘洋桶’。冰桶现在看很简单,但在明清时代可算是高档“家电”了。
至于古时消夏的饮食,倪方六谈起了宋时的“冰激凌”。从宋人笔记看,这种古时刨冰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是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的冰酪。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已经花样繁复,夜市的冷饮铺要营业到三更时分方才结束。这样想起来,那时夏季的夜,和我们童年时在街市上买一碗刨冰消夏,似乎已经没有隔着悠长朝代的区别了。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2.从全文来看,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若是宋朝有设计类杂志,当时的“空调房”大概会被宋时的编辑称为“贴近自然的和谐设计”:“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
4.本文在语言上极富特色,试着举例说明其中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