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你怎么看?
材料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
“晓书馆”“钟书阁”“言几又”“西西弗”“三联韬奋书店”……一个个网红书店最近进入人们视野,到网红书店“打卡”成为一种潮流。到底是去网红书店拍照、打卡、遛娃、买文创、喝咖啡,还是去看书?成为网红有错吗?网红书店靠什么赢得读者的心?
材料二:
(某网红书店)
材料三:
走进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的言几又书店,好像进入了一个“百宝箱”。喜欢书的读者点一杯咖啡,可以伴着咖啡香读书。更为吸引人的是这里的其他体验项目,从家居、儿童美术中心、服饰、到艺术画廊、花艺、盆栽、DIY手工艺……言几又突破了书店的传统业态,用创新释放出多元价值。
2018年至今,北京新增200余家实体书店,如建投书局、上海三联书店、言几又、西西弗和钟书阁等均入驻北京市场。当下,实体书店的创新已从一线城市走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在江西定南县瑞友书店,读者可以精选图书,还可以享受到餐饮、文创、生活家居多元服务,这不仅带动了图书销售量的增长,也为城市开拓了新的文化空间。如今,实体书店已继电影院、超市之后,成为大型购物和文化中心的“标配”,通过书店,给城市市民带来人文关怀,让大家得到精神的释放。“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当网红从时尚转变为一种公共空间,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齐勇峰说。
材料四:
最近,重庆市渝中区有家旧书店“火了”.这家书店不但凭借独特的“凌乱”风格被煤体关注,还吸引了众多来拍照打卡的市民和游客,有时甚至需要排长队才进得去。对此,70岁的店主王米渝立了个规矩——拍照可以,拍完照得买一本旧书。乍一听,“买书拍照”规矩很像“霸王条款”,但这得到了不少网友、读者的支持。据了解,店主王米渝是个地地道道的老书虫,他开设旧书书店主要是为了结交更多真正的爱书人。他说:“以前全都是来看书的,现在都是来拍照的。”可见,设置所谓的“霸王条款”只是保护读者的无奈之举。打卡拍照固然能够提高书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被“景点化”的困扰,再加上网络时代下网络阅读对实体书店的不断消解,实体书店面临的压力可见一斑。少了“哗啦哗啦”的翻书声,多了“咔嚓咔嚓”的拍照声,当下的实体书店似乎更多扮演着景点、打卡处和咖啡厅的角色,文化消费和休闲的意味大过了读书本身。
在“流量”时代,实体书店如何平衡打卡和阅读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课题。那么,不妨把“买书拍照”当做一种善意的督促:读书是最好的“打卡”,打卡一本书比打卡一家书店更有意义,更值得“炫耀”
(选自2019年1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举了晓书馆、钟书阁、重庆旧书店等例子,反映当下人们到网红书店“打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B.材料二中图表的数据说明,该书店的咖啡饮料超过了书籍本身,成了书店陈设的主角和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
C.材料三中,言几又书店的多元经营模式说明了实体书店的创新已从一线城市走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
D.材料四反映了很多人去实体书店打卡拍照能提高书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被“景点化”的困扰。
2.你赞同“买书拍照”的“霸王条款”吗?请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3.读书是最好的“打卡”,打卡一本书比打卡一家书店更有意义,更值得“炫耀”。句中的“炫耀”一词为什么加引号?
4.你支持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圣地吗?请在下列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结合链接资料与上文材料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一:去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的4.66本基本持平,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比2017年的3.12本增加了仅0.2本。可见,全民阅读数量并没有一个实质性突破,我国的阅读现状远未达到预期。
链接材料二:能沉下心来看一本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当人们还愿意因为一个理由走进书店的时候,为什么要拒绝呢?一个人愿意不停去书店打卡,今天没有读书,明天没有读书,后天依旧没有吗?未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课
叶圣陶
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这个他是习惯了,不用思虑,纯由两条腿做主宰。他是个活动的孩子,两颗乌黑的眼珠流转不停,表示他在那里不绝地想他爱想的念头。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不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那些同伴极和气的样子,穿了灰白色的舞衣,做各种婉娈优美的舞蹈,何等的可亲啊!
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总之,全室的儿童没有一个不动,没有一个不专注心灵在某一件事。倘若有大绘画家、大音乐家、大文学家,或用彩色,或用声音,或用文字,把他们此刻的心灵表现出来,没有不成绝妙的艺术,而且可以通用一个题目,叫做“动的生命”。然而他哪里觉察环绕他的是这么一种现象,而自己也是动的生命的一个呢?他自己是变更了,不是他平日的自己,只是一条小蚕。
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这使他由小蚕回复到自己。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他连绵的思虑却开始了:“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
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这语音送到他的耳朵里便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我明天一早采了桑,畅畅地游玩一会,然后到校,但是哪里去采呢?乱砖墙旁桑树上的叶小而薄,不好。还是眠羊泾旁的桑叶好,我们一准到那里去!”
“……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它……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 “活不成了!” “它是我们的大火炉!”
他才四顾室内,知道先生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句“活不成了!”他的心仍在眠羊泾。
“那天可巧逢到一条小船停着,我们跳上去,撑动篙子,碧绿的两岸就摇摇地向后移动,我们都拍手欢呼。船舷旁一群小鱼钻来钻去,我便伸手下去,却捉住了水草,鱼儿不知道哪里去了。王复也伸下手去,落水重了些,溅得我满脸的水,这引得大家都笑起来。最不幸的是在这个当儿看见级任先生在岸上匆匆地走来。他勉强露出笑容,叫我们好好儿上岸吧。我们全身的,从头发以至脚趾的兴致都消散了,就移船近岸,一个一个跨上去。不好了!我们一跨上岸他的面容就变了。他责备我们不懂危险,竟和危险去亲近。我们……”
“……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着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轻轻地指点。他跟着望去,见一只白蝴蝶似乎要飞进来,两翅鼓动得极快,但是和玻璃碰着,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坐在这里才有趣。”他这么想,嘴里不觉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斥责道,“一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他俯首假装看书,却偷眼看窗外,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哪里去了?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么?”
忽然一种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即使将球摇动,使钟杆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
他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人为的风琴发出滞重的声音所能感到的。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1921年4月30日(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有删改)
1.仿照示例,梳理这一堂课的过程和“他”的所思所想,填写表格。
上课钟声响起 | 先生开始上课 | 先生课堂发问 | (3) | 下课歌声响起 |
心魂仿佛加入蚕群 | (1) | (2) | 偷看窗外思念 | (4) |
2.根据上下文,分析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的不同。
a.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b.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3.文中的“他”为什么不出现具体姓名?
4.以下三种对小说主题的解读,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a.体现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b.反映了只说教而不实践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
c.反思孩子的天性应该与自然相融,与实践结合。
阅读下面《水浒传》中鲁达的相关节选内容,完成各小题。
(甲)“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乙)那大王却待挣扎,鲁智深把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直娘贼!”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老公?”鲁智深喝道:“教你认的老婆!”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人。
(丙)那和尚卖个破绽,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两个都住了手。那僧人叫道:“那青面汉子,你是甚么人?……可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那个?”“你不见俺脸上金印?”那和尚笑道:“却原来在这里相见。”
(1)三个选段中的“你”各是谁?请填写序号。
①青面兽杨志 ②镇关西郑屠 ③九纹龙史进 ④生铁佛崔道成 ⑤小霸王周通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
(2)“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鲁达如是说,鲁达如是做。请结合书中具体事例,谈谈鲁达的行为是如何体现这一说法的。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尔基的《海燕》写在法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用“暴风雨的预言家”海燕象征英勇的革命先驱。
B.明清小说《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等都是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
C.古代对尊长和朋辈的敬称有君、公、足下、先生等,《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寡人”,是对国君的敬称。
D.《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的“庆历”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的“太元”都是封建王朝的年号。
古诗文名句填空。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人们常常在国家危难时抒发怀古伤今的感慨和报效祖国的豪情,如:许浑《咸阳城东楼》中“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饱含了愁绪;苏轼在密州出猎时,则用“_____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_____”表达了强烈的报国之志。同样,人生际遇的浮沉也往往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愤和无限的哀痛,如: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物象征归途渺渺,前路茫茫;张岱在国破家亡后梦回“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痛忆前朝往事。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福娃之父”韩美林向杭州市政府捐赠的500件书法绘画等作品都凝结了他辛勤创作的心血,展示了西湖文化的底蕴。
B.2020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动将通过线下年俗展演、线上互联网科技互动形式拉开“百县万村”区域联动闹春晚。
C.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三地互利合作。
D.国产芯片正在从“不可用”、“好用”向“基本可用”转变,并将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和未来5G中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