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村路怎能不弯呢
①村路怎能不弯呢?
②好的地方,都让人家、河流、田地占住了,留给路的,实在太少了。
③路从不计较这些,很知足,知足常乐。天天,捡着这些人脚迹、牛脚迹、狗脚迹吃着,小日子过得滋润着。尤其是在冬天,有人穿着布鞋,刚刚从家里烤火出来,留下一行人脚迹,还是暖乎乎的。夏天的牛脚迹又肥又大,闻一闻,还带着青草的味儿,还带着蘑菇的味儿。狗脚迹一长串,小小的,就像我家屋檐下,挂着的一长串板栗,不着急吃,待其风干,又是另外一种风味了。偶尔,还会有一两只野猪、狗獾之类的,偷偷地下山来,留下一朵朵野梅花样的脚印,更是难得一尝的野味了。这村路,还真不羡慕那些大马路呢,窄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弯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④其实,路何尝又不想宽一点、直一点?
⑤路从我家里延伸出来,走不到十几米,迎面就是二哥家的一堵墙壁。你总不能叫路穿过那堵墙而去,于是,路只得拐一个弯了。路又走了五六十米,翠花曾婆家的房子,正横在路当中。路有什么办法?只好又拐了一个弯,从翠花曾婆家门前过去。翠花曾婆人真好,碰上一棵树,也能说上半天话。不管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从她家门前经过,只要她在家,看见了,都要邀请人家进屋坐坐,喝一碗茶。那些远道而来的卖窑货的、贩树的,经常在她家歇脚。你们这些人啊,都是沾了路的光了!路这个弯也拐得值了!路再往前走,又碰上了春伢家的猪圈。照理说,这又脏又臭的猪圈,应该让一让路吧。路不想说这些,更不想去和猪圈争,弯就弯点吧。
⑥路七拐八弯,总算出了村子。村外就是田畈,一块块田,未免也太霸道了一点,总想多占些地盘,你用手推我一下,我用屁股挤你一下。本来应该是一条直路,硬是让它们挤弯了,挤窄了。我想,路一定也被挤痛了,不过它不会说而已。我说你们这些田呀,不要再挤了,让路从这里经过吧。没有这条路,牛怎么来耕田?稻子成熟了,人怎么来收割?路弯过了田地,遇到了河流,没有桥,在河里放几个跳石,人踩着跳石过去,这是秋冬。倘若到了梅雨天,过不了几天,发一场洪水,淹没了那几个跳石,路还得去弯。从上游的一座石桥上穿过去。又遇到了人家的菜园,你也总不能叫路穿过人家的菜园而去,把人家好端端的菜园,弄成路这边一半,路那边一半,再弯一弯吧。前面,路又遇到了谁家的祖坟?更不能去打搅老人家的睡眠呀。路悄悄地,弯了个大弯,多少个弯都弯了,不在乎这一个弯。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到山前,似乎没有地方可去了,真有些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和你开玩笑呢,走过去,拐一个弯,嗬,在山冲里,又是一个大村子,屋檐连着屋檐,炊烟缠着炊烟,一条小河绕屋流过,河畔有三两垂柳,五六月季,十七八鹅。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3.读第⑤、⑥段,我家门前的路弯过了哪些地方?请按顺序摘录。
墙壁→____→____→田地→____→____→祖坟
4.阅读全文,说说“村路”具有怎样的美德?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2)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4)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6)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7)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8)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起守信
宋濂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③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sì):等待。③服:使……信服。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返/而食 B.故人至/暮不来
C.令人/求故人 D.昔/吴起出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止(______) (2)期(______) (3)方(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4.你认为故事中的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乙)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
B.甲诗中的“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噪”字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到烦躁不安。
C.乙诗中“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诗人的心理状态。“催”者,意为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
D.甲诗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之情;乙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的一、二两句,作者调用了视觉、听觉和触觉来展现景物。
B.甲诗的语言清新自然,乙诗语言通俗浅显。
C.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两首诗的结尾两句都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赏读大自然的语言,你将收获良多:听流水、看落花,你会发现春天的逝去;听蝉鸣、看飞鸟,你能感受生命的活力;听鸟语、看飞瀑,你可体会自然的美妙…… 。
A.这好比欣赏一部情节紧凑的动作影片,让人应接不暇
B.这好比对谈一位看破红尘的归隐智者,让人心胸开阔
C.这好比阅读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让人大开眼界
D.这好比品尝一顿菜品丰盛的美味大餐,让人心满意足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荻花、芦花陪伴着雁的家族,享受它们的太平生活,成就了鄱阳湖冬日的风景。
②雁群在我的想象中好似一个家族,它们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湖中安家。
③秋雁南行的“人”字队形是我和儿时伙伴在滩头渔船边效仿的童音谣歌。
④每年在这里“做窝”,无忧无虑的度过寒冷的冬季。
⑤鄱阳湖四季皆美,最让我心仪的是鄱阳湖的冬景。
A. ⑤①②④③
B. ⑤③②④①
C. ③②④①⑤
D. ⑤③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