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步中有文化 ①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

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步中有文化

①散步,漫不经心地走路,看似千人一面,其实各有千秋。

②王羲之的散步,风度中见风骨。《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世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他给友人写的便条《得示帖》行云流水,“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意思说,明天,日出后才能出行,因为不想接触雾气,现正等待(五石散)药性发散。

③苏东坡的散步,闲适中见旷达。“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被贬到黄州,4年后好友张怀民也受贬到此。秋风起,秋意凉,秋气高爽,秋月无瑕,难以入眠的他似乎知道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散步到他寄居的承天寺。二人相见,四顾无言,一起散步庭中,月色空明,地上竹柏之影如在水中交错,此情此景,好不闲适!他自称闲人,其实身难闲,心更不闲。因为无薪俸,白天忙于垦荒糊口,晚上的时间是自己的,却又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遭遇。何以遣怀?携友乘月夜行。从元丰五年的《黄州寒食诗帖》,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再到元丰六年的《记承天寺夜游》,散步夜游,东坡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胸中块垒得以消解,自怨自艾随风而逝,瞬间感怀凝成了历史,旷达豪情天地共存。

④康德的散步,规律中见自律。200多年前,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康德每天下午3点半准时出门,散步一个小时。路程十分固定,沿着菩提树小路,每天八个来回,不多也不少,以致当地一些居民会以他出现来对时。康德去世后,该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与散步一样,他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两小时学习,两小时授课,写作到下午1点,然后去一家餐馆进餐。他有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⑤爱因斯坦的散步,淡定中见专注。据说爱因斯坦未成名时,晚饭后常穿一件旧大衣,在大街步行。朋友劝他添件新的,他笑着说:“没关系,反正谁也不认识我。”数年后,他名声大噪,散步时却仍穿着那件旧大衣。朋友再劝他换件新的,他双手一摊,又笑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每個人都认识我。”

⑥宗白华的散步,随意中见至味。“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他喜欢去看国内各种艺术品展览,即便高龄也乐此不疲,得到的感悟,也许正如散步中捡拾的花、石,写成文字,长留案头。在《美学散步》中,他用散步式家常俚语,讲述书法、绘画、古代音乐、园林建筑等中国传统艺术中美的韵味和美学关键范畴,情感与理性、社会与自然、人与艺术,合二为一。“生命的律动”这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魂如在眼前,触手可及。作为美学宗师级人物,他似乎并不注重构建自己的美学体系,正如他的散步,“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的”。收在《美学散步》中的论文,篇幅不长,却意味深长,如同一颗晶莹的水珠,蕴含了无穷的张力,折射了时代的光芒。读者评价,“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这也许是对宗先生的散步观最好的评价。

⑦汪曾祺的散步,丰富中见温情。“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放学回来。一路上有很多东西可看。路过银匠店,我走进去看老银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的虎头帽上的小罗汉。路过画匠店,我歪着脑袋看他们画‘家神菩萨’或玻璃油画福禄寿三星。路过竹厂,看竹匠把竹子一头劈成几岔,在火上烤弯,做成一张一张草筢子……”这个爱好,成为习惯,一直跟随着汪曾祺,无论是幼年在高邮,青年时在昆明,还是后来生活过的上海、武汉、张家口,等等,他都喜欢去那些热闹的地方看看。晚年定居北京,他常常早晨绕着玉渊潭遛一圈,遛完了,找个地方坐下听人聊天。或者拎着菜篮,去附近的菜场转转。像牛吃草一样,过段时间把散步看到的点点滴滴,再回味、酝酿,等到成熟,一气写成文章。他的文章,无论诗、短篇小说、散文,还是剧本,都充满人间烟火,洋溢人间温情,与此大有关系。

⑧“每个人都带着他一生的历史和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汪曾祺在小说中说。散步,不仅是茶余饭后的休闲,健身养生的良方,其时其境,其人其性,细细端倪,亦在其中。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 ②范________  ③端_____ ④自怨自________

2.作者认为王羲之的“风骨”表现在哪里?

3.“顿首”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常常用于书简表奏中,表达敬意。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常用的敬辞?请举出一例并简述它的用法。

4.苏轼的哪句词体现了选文第③段中的“旷达”?请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从选文第⑤段的故事里,你能看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

6.如何理解选文第⑥段中“如同一颗晶莹的水珠,蕴含了无穷的张力,折射了时代的光芒”这一比喻句的含义?

7.汪曾祺的“散步”体现了他怎样的创作观?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1. chónɡ chóu ní yì 2.①有救国匡世之才;②喜欢仗义执言;③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④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 3.称对方父亲为“令尊”,对方赠自己财物称为“惠赠”,用“贵姓”询问对方姓氏,用“高寿”询问老者年龄……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不讲究衣着;随机应变,幽默风趣。 6.将《美学散步》中的论文比作晶莹的水珠,写出了论文语言通俗不艰涩、篇幅不冗长等特点;说水珠蕴含张力、折射光芒,是说论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深广的影响力。(论文通俗简要却耐人寻味,具有不俗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7.示例一:创作源于生活,只有多观察身边事,多感受身边情才能写出充满情味的作品。示例二:写贴近生活的凡人凡事,才能让作品富有生命力。 【解析】 1.考查字音。①“崇敬”的“崇”读chóng;②“范畴”的“畴”读chóu;③“端倪”的“倪”读ní;④“自怨自艾”的“艾”读yì。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锁定答题区域在第②段,其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能王羲之的“风骨”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结合“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有救国匡世之才,喜欢仗义执言,从政31年始终不得志,53岁辞职后,更加寄情山水,亲近黄老,崇虚好玄,在散步中安享自己的人生。”进行概括即可。 3.考查文化常识的把握。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列举一例古人常用的敬辞并说明其用法即可。如令尊是尊称对方父亲的敬词。令堂是尊称对方的母亲等等。 4.考查对诗词的把握。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各句词的意思,然后结合题干要求,选出能体现苏轼“旷达”的一句即可。(1)“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这几句词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词的意思是: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写出了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故能体现苏轼“旷达”的一句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结合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身份、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题干要求可把答题区域锁定在第⑤段,结合“晚饭后常穿一件旧大衣,在大街步行”可概括出爱因斯坦不拘小节的特点;结合爱因斯坦回答朋友的话可看出爱因斯坦随机应变,幽默风趣的特点。据此进行分点概括即可。 6.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上文,可知这句话是把白宗华在《美学散步》中的论文比作晶莹的水珠,句中“晶莹的水珠”的特点“无穷的张力,折射了时代的光芒”,即说明白宗华的论文也具有这样的特点,结合前文可知“无穷的张力”指的是篇幅不长,却意味深长;结合下文“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可知“折射了时代的光芒”这句话可理解为论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深广的影响力。据此可知这个句子的含义是:将《美学散步》中的论文比作晶莹的水珠,写出了论文语言通俗不艰涩、篇幅不冗长等特点;说水珠蕴含张力、折射光芒,是说论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深广的影响力。 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要求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⑦段。结合“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像牛吃草一样,过段时间把散步看到的点点滴滴,再回味、酝酿,等到成熟,一气写成文章。”可以看出汪曾祺通过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充满人间烟火,洋溢人间温情的文章。从汪曾祺的散步中接触的人来看,他接触的是银匠店的老银匠、画匠店的画匠、竹厂的竹匠等等,都是生活在他身边的平凡的小人物,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他们的工作,细细端倪其时其境,其人其性,最终写成文章,故而他的文章充满人间烟火,洋溢人间温情。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

①俄而雪______             ②撒盐空中可拟_______

③未若柳絮风起______       ④孔指以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3.(甲)(乙)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由此可推知《言语》篇主要收录哪一方面的内容

A.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巧言妙语。

B.处理政务的才智和值得效法的手段。

C.人物的言谈、行为,以品评人物、鉴别是非为目的。

D.规劝君主或尊长接受意见、改正错误的言论。

4.(甲)文中两个比喻各抓住了雪的哪个特点?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解。

5.(乙)文中杨氏子的“聪惠”体现在哪里?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曹植的“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意境相似。

(5)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乐观鼓舞力量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

B.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查看答案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由于承担的语法功能不同,同一个词语的词性常常会发生变化。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小王是参会代表

小王代表全组人参加会议。

B.母亲惦念着未成年的女儿。

不懂事的女儿一直被母亲惦念着。

C.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来了。

雨变得更轻了,水声在屋檐,水花在窗玻璃上。

D.当海伦能正确地拼写出这个词时,她骄傲极了。

主动求知的海伦是莎莉文老师的骄傲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沥/分 B.亮/泊 憔/荟

C.红/怒/ D.型/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