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梨花风起时 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

    梨花风起时

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②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

③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倒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了,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④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脚下,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自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

⑤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长得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能去动婆老太的梨。

⑥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

⑦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⑧我坐在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

⑨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选自《读者》2019年7月19)

1.文章题目“梨花风起时”有何妙处?

2.课文写了有关梨树的哪几件事?

3.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②单单是清明脚下,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1.“梨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梨花风起时”既富有诗意,又引起人的思绪和回忆,既是祖母思念婆老太,也是祖父思念祖母,更是我思念旧时、思念已故的亲人,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切。 2.①我们摘梨子吃又扔掉后被祖母追着打;②我们在梨树下玩耍;③祖母在梨树下思念婆老太;④祖母去世后,祖父在梨树下思念祖母。 3.①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了“追”、“打”、“剁”几个动词,以及语言中连用三个“啊”,写出了我们糟蹋梨子后,祖母的气急败坏,表现了祖母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品德。 ②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梨树比作“瑶池仙子落凡尘”,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梨树开花后的洁白、美妙和圣洁,表现了“我”对梨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通读全文可知,全文以“梨花”为线索贯穿全文,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四代人的感情,首段写“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表达祖父对祖母的怀念,第②段回忆童年祖母对“我”的爱和关心,第③段“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梨花风起”曾给“我”家带来自尊,也给“我”童年留下美好记忆;第⑤段插叙梨树的来历,寄托着祖母对婆老太的孝顺和怀念;第⑦段写祖父在梨花下叠纸钱,寄托这祖父对祖母的感情,文章最后“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寄托着“我”对祖父、祖母的怀念。另外“梨花风起时”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兴趣。 2.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首先通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和段落层次,找到关键语句提炼概括。据记叙文六要素概括主要内容,答题模式: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根据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及之间的感情筛选概括事件。第②段“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祖母跺着小脚骂。”第④段“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第⑤段“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第⑦段“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结合以上句子提炼概括。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 ①本题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这是祖母的语言描写,“跺着、骂”这是祖母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我们糟蹋梨子后,祖母的气急败坏的样子,体现了祖母节俭、爱惜粮食的品德。 ②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手法)+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 +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结合本题,“如瑶池仙子落凡尘”,把梨树比作“瑶池仙子落凡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梨花的洁白、圣洁,表达了“我”对梨树的热爱和颂扬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书,带我去远方

王金水

①在我识字以后,能读到除课本外的其他书籍,是件奢侈的事。要知道,当千禧年的钟声敲响时,我最大的愿望,还是顿顿吃上白馒头。物质的极度匮乏,让人的目光沉重,没办法离开土地和食物。幸运的是,读书让我不因苦而悲。

②记得那时候,每次去赶集,不是卖洋芋,就是粜玉米换钱。交易完成后,我总要跑到全镇唯一的书店,隔着玻璃橱柜,看看有些啥新书。当然,只能盯着封面过过瘾。老板问一句“要本啥”,我就摇摇头,回一句“不要啥,看一看”。人家翻个白眼不再搭理,我也就不吃凉粉腾板凳,红着脸疾步出门。直到有一天,母亲拿出卖西瓜挣来的厚厚一沓角角钱,让我拿去买本书。我有了一本作文选,从此,无论是泉边打水,还是放牛放羊,我都带着它,一遍一遍地看。

③正是那一篇篇如今看来还很稚嫩的文字,让我看到了山村以外的天地,汽车、电梯和城市,更让我晓得还有更大的世界——图书馆。一个地方竟有那么多书,还可以免费读,这也太让人眼红了。初中的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取口粮。走在星月当空的山路上,四野无人,我就幻想自己坐进了灯火通明的图书馆。

④后来上了高中,学业负担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视课外书为洪水猛兽。而恰恰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文学。一周省出几顿饭钱去租书,中国当代小说、外国经典著作,那些在文学的天空,闪闪发光的书名和作者,照亮了我窄小的出租屋。于是,冬天不再寒冷。有时候,我也会冒险将书拿回家。多少个麦黄的日子里,挑着100多斤的麦子,走在毒辣的太阳下,磨烂了肩膀、晒破了脊背,心里盘算的却是,干到了天黑,就能捧着书读。

⑤再就到了大学,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大巴车,第一次进省城。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猪饲料袋子,里面装的是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我没有先去宿舍,而是一路打听到了图书馆。面对比高中教学楼还大的图书馆,我像登临了山顶,长舒一口气,终于到了。

⑥三十而立,百感交集。读一本书,就是进入一座纸中城邦,在那里建构自己的精神王国。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文字工作,我时常感恩那些读过的书,虽然很多我甚至连书名都想不起来了。但我知道,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是一块块埋进地基里的砖,撑起了一个农家娃内心的高贵。

(选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19.04.19)

1.阅读全文,揣摩作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并填写在横线上。

在书店隔着玻璃看书,_____________

母亲给钱“我”买书, 欣喜;

了解书中有更宽广的天地,_____________

高中爱上文学,迷恋;

大学找到图书馆,心满意足;

感悟读书历程,_____________

2.“一本书就是一束光,能直直打进人心窝。”这句话应该放在第几自然段的开头?说明理由。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但我知道,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是一块块埋进地基里的砖,撑起了一个农家娃内心的高贵。”

4.作者从小到现在,一直喜爱读书,坚持读书。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展开想象,请以“爬山虎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故事。

爬山虎

和春天一起发芽的

除了三月就是爬山虎

看它柔嫩的藤蔓,透红的卷须

无论风雨,无论云雾

眼睛总是盯着前方

不需云梯,不要缆索

攀登,攀登,攀登

仿佛攀登就是它生活的全部

是要腾上九天剪取云霞

是要蹿上夜空采摘珍珠

(摘自李英《春天的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了国家功勋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表彰了那些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代表。这些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平凡成就了伟大。你或者你身边的人,也会有这样的坚守并有所收获。请以“坚守”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选择做一粒种子》,完成下面小题。

选择做一粒种子

向贤彪

①“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可谓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感召和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去奋斗和奉献。

②在革命年代,一名党员就是一粒种子,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就在那里发动群众、积蓄力量,掀起冲天的革命浪潮;在建设和改革年代,一名党员也是一粒种子,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不辱使命、埋头苦干,书写平凡中的不朽传奇。正是因为众多扎根泥土的种子默默奉献,才支撑起人民共和国的巍峨大厦。

③种子的本色是质朴。杨善洲以当“草帽书记”为荣耀,李保国以“把自己变为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为志向,都体现了种子般的质朴和纯粹。他们活得本色,干得本色,让我们读懂了平凡中的伟大、质朴中的辉煌。

④种子的精神是坚韧。无论被风刮到哪里,无论被小鸟衔到哪里,无论面对怎样恶劣的环境,坚韧的种子总会发芽,或结出饱满的果实,或长成参天大树……一部原创话剧《种子的天堂》,讴歌了钟扬种子般的品格,他坚持援藏16年,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带领团队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16年中,他为“种子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致心脏肥大、血管脆弱,付出了生命健康的代价,可他仍像一粒顽强的种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其背后是情怀与梦想的支撑,是初心铿锵有力的搏动。

⑤种子的品格是奉献。植物界的种子,奉献给人类的是绿荫,是食粮,是果实。像种子那样扎根大地、默默奉献,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情怀和追求。从“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黄大年;从梦想“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的袁隆平,到“多干一点,少拿一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的卢永根,都是种子精神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敬业奉献精神,正如种子一样播撒进了无数人的心田。

⑥夏衍在散文名篇《野草》中,赞叹植物的种子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种子的力量来源于向往阳光的“向上”,更来源于扎根沃土的“向下”。没有土地作根基,没有雨露的滋润,再好的种子也难以发芽生根,更遑论长成参天大树。同样,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只要我们像种子那样,把根深扎于群众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⑦“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使卑微的生命,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即使平凡的人,也能收获丰硕的果实。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顽强追求的内核;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却有默默无闻的奉献。所以面对生活,面对未来,________。

(《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⑦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引用毛泽东的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②段论述了共产党人在不同时代所发挥的作用。

C.第③~⑤段分别举了杨善洲、钟扬、焦裕禄等人的事例,论述了共产党人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重要性。

D.第⑥段重点论述了种子和土地的关系。

3.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请结合生活实际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百合花》,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①一九四六年的中秋,部队决定晚上发起总攻。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被分配到各个战斗连队帮助工作。送我去的通讯员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高挑挑的个子,厚实实的肩膀,一张稚气的圆脸。他穿了一身淡淡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②我们刚到包扎所,卫生员就告诉我们,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送我来的那位通讯员帮忙,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③不一会,我就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④“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⑤“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⑥“哪一家?你带我去。”

⑦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⑧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⑨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了白色的百合花。

⑩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11)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12)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13)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14)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15)天黑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不能解除伤员的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16)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17)“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18)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19)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20)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21)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22)“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青年人的脸。

(有删改)

1.请你以新媳妇的叙述视角,把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两名战士来我家借被子→________→我为小战士擦拭身子,缝好了他肩上的破洞→____

2.小说中对同一事物的细节描写多次出现,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这篇小说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