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节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B.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C.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D.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或王名急宣 绝壁或千许丈
B.回清倒影 猿鸣至清
C.绝巘多生怪柏 绝壁或千许丈
D.至于夏水襄陵 猿鸣至清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写猿,重在写猿声凄异,突出三峡秋天景色的凄美,并以此来写出人们生活的不幸,寄托作者的哀思。
B.乙文写猿,重在写猿声不断,突出三峡的勃勃生机,也是写出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看到各种景象的欣喜之情。
C.甲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出了三峡的壮美、秀美和凄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甲文作者没有去三峡,而是在乙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三峡》,但是甲文却能将不同的语言转化为不同的情调,把强烈的意趣统一起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使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各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甲诗中“ ”一词可以预见花即将盛放。
2.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之景,但所表达情感却大不相同,请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按要求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野望》一诗中,作者通过用典,表达自己在现实中没有知音,只能追怀古代的伯夷、叔齐的孤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乡是人们永远无法忘怀的精神之所,许多诗都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人类首次“看到”黑洞正面照
①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称作事件视界。
②黑洞和宇宙的诞生和演化有何关系?又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了更准确清晰地解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想直接“看”到黑洞。
③于是,全球超过200名科学家达成了“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这一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用分布全球的8个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其所达到的灵敏度和分辨本领都是前所未有的。条件苛刻的观测点,包括夏威夷和墨西哥的火山、西班牙的内华达山脉、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南极点等。他们利用多个位于不同地方的望远镜在同一时间进行联合观测,最后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合并。
④观测点选定后,科学家们又对黑洞进行了一番甄选,决定将近邻的两个黑洞作为主要目标:一个是位于人马座方向的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另一个则是位于射电星系M87的中心黑洞M87*。此次照片“主角”正是M87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⑤尽管被选择的两个黑洞已是最优成像候选体,但要清晰为它拍照,难度还是极其大。SgrA*黑洞的质量大约相当于400万个太阳,所对应的视界面尺寸约为2400万公里,相当于17个太阳的大小。然而,地球与Sgr A*相距2.5万光年之遥。这就意味着,它巨大的视界面在我们看来,大概只有针尖那么小,就像我们站在地球上去观看一个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
⑥要想看清楚两个黑洞事件视界的细节,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要达到足够高才行。但也别以为,只要虚拟望远镜阵列的分辨率足够高,就一定能成功给黑洞拍照。如同观看电视节目必须选对频道一样,对黑洞成像而言,在合适的波段进行观测至关重要。
⑦此前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观测黑洞事件视界“阴影”的最佳波段约为1毫米。这是因为气体在这个波段的辐射最明亮,而且射电波也可以不被阻挡地从银河系中心传播到地球。在这种情况下,望远镜的分辨率取决于望远镜之间的距离,而非单个望远镜口径的大小。
⑧为了增加空间分辨率,以看清更为细小的区域,科学家们在此次进行观测的望远镜阵列里增加了位于智利和南极的望远镜。就这样,四大洲8个观测点组成的虚拟望远镜网络正式成立。
⑨但是,留给科学家们的观测窗口期非常短暂,每年只有大约10天时间。除了观测时间上的限制,拍摄对天气条件要求也极为苛刻。因为大气中的水对这一观测波段的影响极大,会影响射电波的强度,这意味着降水会干扰观测,要想事件视界望远镜顺利观测,需要所有望远镜所在地的天气情况都非常好。按照要求,计划选择的8个望远镜所在之处均海拔较高,降雨量极少,全部晴天的概率非常高。
⑩此外,要成像成功还必须要求所有望远镜在时间上完全同步。北京时间2017年4月4日,事件视界望远镜启动拍摄,将视线投向了宇宙。最后的观测结束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11日。观测期间,每一个射电望远镜都收集并记录来自于目标黑洞附近的射电波信号,这些数据此后被集成用于获得事件视界的图像。
⑪拍照难,“洗照片”更不容易。射电望远镜不能直接“看到”黑洞,但它们将收集大量关于黑洞的数据信息,用数据向科学家们描述出黑洞的样子。在观测结束之后,各个站点收集的数据将被汇集到两个数据中心(分别位于美国麻省的Haystack天文台和德国波恩的马普射电所)。在那里,超级计算机通过回放硬盘记录的数据,在补偿无线电波抵达不同望远镜的时间差后将所有数据集成并进行校准分析,从而产生一个关于黑洞高分辨率影像。此后,经过长达两年的“冲洗”,今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终于问世。
(选择《人民日报》2019年4月11日 有删改)
1.在四大洲8个观测点组成的虚拟望远镜网络正式成立后,科学家们拍摄黑洞照片还存在哪些难题?
2.细读全文,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EHT计划是指用分布全球的8个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直径大小的虚拟望远镜。
B.计划选择的8个望远镜所在之处均海拔较高,没有降雨量,全部是晴天。
C.SgrA*巨大的视界面在我们看来,大概只有针尖那么小,就像我们站在地球上去观看一个放在月球表面的橙子。
D.对黑洞成像而言,在合适的波段进行观测至关重要,观测黑洞事件视界“阴影”的最佳波段约为1毫米。
梨花风起时
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②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
③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倒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了,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④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脚下,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自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
⑤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长得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能去动婆老太的梨。
⑥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
⑦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⑧我坐在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
⑨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选自《读者》2019年7月19)
1.文章题目“梨花风起时”有何妙处?
2.课文写了有关梨树的哪几件事?
3.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②单单是清明脚下,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书,带我去远方
王金水
①在我识字以后,能读到除课本外的其他书籍,是件奢侈的事。要知道,当千禧年的钟声敲响时,我最大的愿望,还是顿顿吃上白馒头。物质的极度匮乏,让人的目光沉重,没办法离开土地和食物。幸运的是,读书让我不因苦而悲。
②记得那时候,每次去赶集,不是卖洋芋,就是粜玉米换钱。交易完成后,我总要跑到全镇唯一的书店,隔着玻璃橱柜,看看有些啥新书。当然,只能盯着封面过过瘾。老板问一句“要本啥”,我就摇摇头,回一句“不要啥,看一看”。人家翻个白眼不再搭理,我也就不吃凉粉腾板凳,红着脸疾步出门。直到有一天,母亲拿出卖西瓜挣来的厚厚一沓角角钱,让我拿去买本书。我有了一本作文选,从此,无论是泉边打水,还是放牛放羊,我都带着它,一遍一遍地看。
③正是那一篇篇如今看来还很稚嫩的文字,让我看到了山村以外的天地,汽车、电梯和城市,更让我晓得还有更大的世界——图书馆。一个地方竟有那么多书,还可以免费读,这也太让人眼红了。初中的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取口粮。走在星月当空的山路上,四野无人,我就幻想自己坐进了灯火通明的图书馆。
④后来上了高中,学业负担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视课外书为洪水猛兽。而恰恰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文学。一周省出几顿饭钱去租书,中国当代小说、外国经典著作,那些在文学的天空,闪闪发光的书名和作者,照亮了我窄小的出租屋。于是,冬天不再寒冷。有时候,我也会冒险将书拿回家。多少个麦黄的日子里,挑着100多斤的麦子,走在毒辣的太阳下,磨烂了肩膀、晒破了脊背,心里盘算的却是,干到了天黑,就能捧着书读。
⑤再就到了大学,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大巴车,第一次进省城。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猪饲料袋子,里面装的是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我没有先去宿舍,而是一路打听到了图书馆。面对比高中教学楼还大的图书馆,我像登临了山顶,长舒一口气,终于到了。
⑥三十而立,百感交集。读一本书,就是进入一座纸中城邦,在那里建构自己的精神王国。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文字工作,我时常感恩那些读过的书,虽然很多我甚至连书名都想不起来了。但我知道,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是一块块埋进地基里的砖,撑起了一个农家娃内心的高贵。
(选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19.04.19)
1.阅读全文,揣摩作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并填写在横线上。
在书店隔着玻璃看书,_____________;
母亲给钱“我”买书, 欣喜;
了解书中有更宽广的天地,_____________;
高中爱上文学,迷恋;
大学找到图书馆,心满意足;
感悟读书历程,_____________。
2.“一本书就是一束光,能直直打进人心窝。”这句话应该放在第几自然段的开头?说明理由。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但我知道,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是一块块埋进地基里的砖,撑起了一个农家娃内心的高贵。”
4.作者从小到现在,一直喜爱读书,坚持读书。请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