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

诗歌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二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上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下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 2.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解析】 1.本题的考查诗歌的画面、写作技法等多个方面能力。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月”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把他们加上修饰词连词成句即可。用“沙似雪”写大漠,用“月如霜”写月色,采用的是比喻修辞,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同时运用对偶的修辞写出了边塞的寒苦,将士们的艰苦生活,为后文写征人思乡做下了铺垫。 2.本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经: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尝:曾经;卿:客气,亲热的称呼;法:效法,仿效;称:称赞,赞不绝口;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远近称/友人惭,下车引 B.孤往者尝邺令/人谋而不忠乎

C.益敬/人不知不愠 D.元方年七岁/风光不与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句;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全,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请选择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

A.待君久不/幸甚哉,歌以咏志。 B.公欣曰/怡自得。

C.白雪纷纷所似/水澹澹 D.谢太傅寒雪内集/吾三省吾身

3.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谢太傅塞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笑”是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乐”说明他更欣赏谢道韫的才华。

C.“待君久不至”这一句,既表示了对对方的尊敬,又回答了自己父亲不在的原因。

D.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无礼,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

(1)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上上句或下句。请从六小题中选做四小题。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⑥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根据题目要求与课文内容填写诗句

①《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喜好学习,对学习有兴趣。正如孔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学有所成。(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_______》中的一篇。

(2)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其性格;______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文明用语典雅而简洁。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使用更能平添一分书卷和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操场上碰到同学时说“久闻大名”。

B. 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C. 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D. 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