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司农竹虚言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shè):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④倏(shū)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族兄自歙往扬州 自富阳至桐庐一面许里 B.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军士吏披甲
C.乃女子也 去后乃至 D.及归途再宿 及其家穿井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人所难 B.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巘多生怪柏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始一反焉 D.是金陵人 是非曲直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在文中 ,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这首词介绍了词人哪些活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说说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法。
默写填空
(1)补全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依据课文填空
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根据提示默写。
①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要突破时间的局限,打通空间的阻隔,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表达要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伟大抱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那一幕,永留心间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2)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3)写端正的字。
课外现代文阅读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洒脱”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3.第⑤段划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__描写,生动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小明说:⑨、⑩两段与前文关系不大,删去为好。小芳却认为⑨、⑩两段是点睛之笔,不能删去。请你站在小芳的立场说说⑨、⑩两段不能删去的理由。
5.以下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是一家人”是全文的线索。
B.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诚读者:青春期叛逆要不得。
C.文中的母亲是个关爱子女,又善于维护子女自尊的人
D.文章告诉我们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