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 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 通过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 放学了,大家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宛转 嘹亮 憔悴 人迹罕致
B.睫毛 倜傥 淅沥 不求胜解
C.草垛 云霄 侍弄 咄咄逼人
D.确凿 寻觅 逃窜 翻来复去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干涩(shè) 匿笑(nì) 花团锦簇(jǐng)
B.贪婪(lán) 粗犷(kuǎng) 呻吟(yíng) 踉踉跄跄(liàng)
C.笃志(dǔ) 坍塌(tān) 收敛(liǎn) 煞有介事(shà)
D.热忱(chén) 戳坑(chuō) 敧斜(jī) 拈轻怕重(zhān)
请将《我学会了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500字。
请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少于500字。
阅读《手掌里的清凉》,完成下面小题。
手掌里的清凉
①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1.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
2.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
天气酷热,①______________;哥哥行动,感受清凉;哥握弟手,②_______________。
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4.本文中的哥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