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鲁提辖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又智深”,请在“鲁”“...

鲁提辖的姓、字、法号中巧妙地隐含着他的性格特征:“鲁且达而又智深”,请在“鲁”“达”“智深”中任选一个,结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相关情节简析他的性格特征。

 

示例一:“鲁”,鲁提辖听到金氏父女哭声后乱扔碟盏,表现其“粗鲁急躁”的性格。 示例二:“达”,鲁提辖倾尽钱财帮助金氏父女,表现其“豁达大度”的性格。 示例三:“智深”,鲁提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说郑屠诈死,然后迅速离开(鲁提辖在金氏父女走远后才离开客店),表现其“智慧深思(粗中有细)”的性格。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结合人物关键事件以及他人的评价综合考量,注意文章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作用。 “鲁”是粗鲁暴躁之意。鲁提辖听到金氏父女哭声后乱扔碟盏,说明性格暴躁。 “达”是豁达大度之意。鲁提辖仗义疏财,帮助贫苦的金氏父女,体现了豁达的性格。 “智深”是有智谋的意思。鲁提辖虽然性格暴躁,但粗中有细.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却说郑屠诈死,然后迅速离开,从而给自己和金氏父女留下安全撤离时间,表现出他的智慧。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1)艾青在发表《__________》这首诗歌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

(2)《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___。书中,武松的绰号“行者”的出处是_________(填人名)出主意把武松装扮成头陀样子容貌取名叫做行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从2014年的康熙帝王歪头卖萌变成表情包开始,故宫这座历经了五百年的兴衰荣辱的帝王宫殿的大门将完全向公众敞开。而我们刚刚过去的2018年,更是故宫辉煌的一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爆款频出,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有些更是一经发售,便销售一空,一件难求。

纵观古今故宫的事物都代表着中国最高超的技术水平,厨师愿意将自己包装成御厨后人,中医愿意将自己包装成御医门徒,由此可见,普通民众对于故宫出品的信服。

时至今日,故宫文创产品的热销,颇有一股“旧时皇帝堂前物,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味。“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的背后,是因为拥有中国绚烂的五千年文化和千千万万个工匠凝聚智慧结晶作为底气。

(材料二)

任何商品都离不开消费者,北京故宫艺术衍生品的潜在消费者数量众多。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已达到约10%。国内旅游人次近年一直呈上升趋势,2015年国内游人数约40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0.5%。国内游出游人均消费约857元,同比增长约2.1%,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约27611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约6584亿元。北京曾是元明清的都城,文化底蕴厚重,景点众多,是不少国内外游客一生中至少去一次的地方,而故宫由于其极高的知名度、关注度,又是必去之地。

(材料三)

一般游客大多对稍有深度的故宫元素、故宫故事知之甚少,倒是把“萌萌哒”“帅帅哒”“酷酷哒”“臣做不到”“联亦甚想你”“朕就是这样汉子”这些词句和北京故宫联系在了一起。北京故宫研发的与皇帝、皇后、嫔妃、格格、阿哥相关的“呆萌”艺术衍生品很接地气,上市后大受欢迎亦就不奇怪了。研发艺术衍生品必须接地气,不能曲高和寡。有时研发的艺术衍生品和历史文化稍微搭点边就能被接受。

(材料四)

1.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爆款频出,有些一经发售,便销售一空。

B.“故宫出品,必属精品”这份底气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千万工匠的巧思智慧。

C.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已达到约10%,国内旅游人次近年一直呈上升趋势。

D.只要研发的艺术衍生品和历史文化稍微搭点边就能被消费者接受。

2.从材料四的两个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综合四则材料,请你说一说故宫文创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 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作者:孟祥夫)

1.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关于有趣的理解其实没有定论,凡是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都是有趣的。

B.作者使用了四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分别对中心论点进行了阐述。

C.作者认为好看的皮囊固然有趣并让人心生向往,但是有趣的灵魂更加难得。

D.沈复能写出《浮生六记》这样趣味盎然的文字,因为他自己是个有趣之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作本文的论据,应该放在哪一段?请简述理由。

在清华时,同学常风说钱钟书最淘气,像长不大的小孩子心性。那时,他们经常一起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个姓许的同学暗恋某女生,上课总痴痴地盯着,钱钟书也不听课,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时隔数十年,沧海桑田,那位许同学从美归来,回忆起这桩事还忍不住,开怀大笑。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的一条街道

苏童

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⑥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他们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

⑦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

⑧天色渐渐地黑了,街上的居民们几乎都在街上。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出瓜籽。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就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恼怒的父亲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的吗?”父亲就瞪着儿子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里口。”

⑨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自然地围过来了。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夏季里,水果虽然好吃,但是卖相太差,所以人们都选择去桥边的糖果店买冷饮。

B.奶油棒冰和冰砖虽然好吃,但是因为价格贵了一些,吃的人就比较少了。

C.作者通过写“夏天的一条街道”上发生的事,给我们展现了人们平凡喧闹真实有趣的生活。

D.本文语言妙趣横生,一根冰棒、一次游泳,都显得那么有趣,令人回味无穷。

2.综观全文,明媚的夏天里孩子们期待什么?

3.按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1)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简要分析加点词语)

(2)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4.作者在第②~④段为什么详写两个店的店员?

5.文章结尾句写道: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作者眼中夏季的生机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自海康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康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蛋并海白石是日六月晦,无月,蜿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在旁酣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选自苏轼《记过合浦》)

注释:①适:去 ②海康、雷州:均为地名 ③乘胥:乘坐蛋船(指南方⑩少数民族的船舶)④并海:沿着海路 ⑤即:靠近 ⑥白石:指石康县白石镇 ⑦太息:叹息 ⑧徐闻:县名,故治在今广东徐闻 ⑨厄:困苦、灾难 ⑩过:苏轼幼子苏过。

1.解释下面加点词。

(1)日星隐                 (2)宴之乐

(3)此                     (4)泉香而酒

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何数/乘此险也 B.稚子过在旁/酣睡

C.余/自海康适合浦 D.自兴廉村/净行院下

3.翻译下列句子。

(1)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

(2)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

4.文中苏轼的心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中的具体内容说一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