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饮食不宜过烫 ①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饮食不宜过烫

①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②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43℃,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③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首先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研究发现,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④其次,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

⑤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⑥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3.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中“可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内容。 2.(1)容易发生癌变;(2)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3)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 3.列数字,列举具体的数字准确的说明了人在进食时最适宜的温度及耐受的温度,告诉人们不要吃过热食物。 4.“可能”一词表示推测、(估计),说明一些癌症除了与热饮热食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此文第①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自然地引出了下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根据第三段“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第四段“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第五段“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据此提取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第③段中由“37℃左右”“36.5℃~37.2℃”“10℃~40℃左右”等可以看出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些数字,准确具体说明了口腔和食管的耐温范围。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可能”是指“大概”“也许”的意思,表示估计猜测,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tǎng)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居安思危》)

1.解释加点字意思

(1)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

(3)四夷服                          (4)自古所希

2.翻译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3.甲文中能表现全文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能表现唐太宗治国之道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词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结庐”的“庐”指的是____________,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的含义。

 

查看答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文化遗产日”,对此八年级准备举行一次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在我们的身边你认为有哪些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请列举三例。

3.八年一班正在召开“保护文化遗产”的主题班会,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活动步骤。

环节一:主持人开场白                环节二:__________        

环节三:演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景剧      环节四:小组讨论

环节五:家长、老师代表发言          环节六:__________

4.如果你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游览参观时,看到一位小朋友正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你会如何劝说他?

 

查看答案

名著填空

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的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写成的《昆虫记》,无愧于“_____________”之美誉,在作者笔下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他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抒发戍边将士誓死报国忠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在《春望》中作者借花鸟抒悲痛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