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刘氏善举》,完成下列各题。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

阅读《刘氏善举》,完成下列各题。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年如是                        (2)刘氏以斗升相济

(3)刘氏以己之衣之                (4)心有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与人为善,乃为人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岂能为暴涨携去(《河中石兽》)

C.康肃笑而遣(《卖油翁》) D.夫君子行(《诫子书》)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4.翻译下列句子。

乡里咸称其善。

5.“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请问刘家儿子最后“悟”出了什么。

 

1.(1)整(2)就(或“往往,总是”)(3)赠送(送给)(4)怨恨,怨言 2.D 3.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4.乡里人都称赞(说)她善良(好)。 5.帮助别人也是帮自己。(多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助人为乐是一件善事,善有善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解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可以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整年都像这样。竟:整。 (2)大意:刘氏就用粮食救济他们。辄:就。 (3)大意: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遗:赠送(送给)。 (4)大意:心里有怨言。憾:怨恨、怨言。 2.这道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 例句中的“之”:助词,的 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B.代词,指两只石兽; C.代词,指卖油翁; D.助词,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刘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赠送给他们。故停顿是: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4.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咸,全,都。称,称赞。 5.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了以前刘氏对乡邻们的帮助,在刘家发生大火后,乡邻们才纷纷来帮助刘氏的儿子。因此刘家儿子最后“悟”出的一定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多帮助别人,实际上也是在帮助自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 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相见            比:______________      

(2)走觅兄          故: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B.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C.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D.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3.文中傅显迂缓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

4.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的是       

A.突出了傅显博学、知识丰富的特点。

B.这也是形成他做事拘泥的重要原因。

C.讽刺了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变通的人。

D.意在说明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未数日,足疾大,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朱文公:朱熹。②筇qióng:一种竹子,可做拐杖。 ③勃窣sū:跛行。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道人得诗径              (2) 足疾大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公大喜”的原因是“旋觉轻安”

B.“得诗径去”写出道人妙手回春医术高明

C.赠诗中交代了朱文公患足疾之久之重

D.“甚于未针时”比较出道人针灸的实际效果

3.结尾“公叹息”的含义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朱文公是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②袂(mèi):袖子。③屦():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以待饿者而之                    (2)从而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2)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3.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龙卷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

1.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

A. 疆界    B. 巡行,巡视    C. 谋略,智谋    D. 大致

2.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3.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奢劝说平原君

[宋]司马光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平原君家不肯/门看火伴 B.赵奢以法治/水陆草木

C.安得有此富乎/与家君期日中 D.如法则上下平/亦以此自矜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子断句。

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3.平原君依仗自己的权势想杀掉赵奢,后来为什么被赵奢所折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