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冷风暖香 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冷风暖香

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多,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②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看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他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地摊儿修鞋,腿脚有残疾,都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

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

1.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第④段加点的词语。

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在她们手上。

2.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的理解。

3.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融化的冰。”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天气的寒冷、干燥。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C.本文用了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D.第③段中对烤地瓜女人同行们的描写,目的是与之形成对比,突出烤地瓜女人的形象。

4.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冷风暖香”为题有什么好处?

5.文章第⑦段作者写道:“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是满怀幸福的吧!”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1.“塞”运用动作描写,暗示了两个小女孩的推辞,为后文小女孩不是女人的孩子埋下伏笔,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 2.从“发上的梅花”看出母女之间的相互关爱,“将我的心映亮”突出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3.A 4.题目一语双关,既指寒风中飘散的地瓜香,又比喻艰苦的环境中烤地瓜女人美好的品质,题目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赞同作者的观点。理由有三点: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她能乐观面对;②尽管自己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她天性善良,同情弱小,富有爱心;③亲人间相互关爱,有温暖的亲情抚慰。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了解鉴赏语言的常见角度:修辞、句式、用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结合着表达效果和蕴含情感来分析。本题要求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句中“塞”是“用力、强行放”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女孩的拒绝,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的性格特点。意思对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相关语句的含义。此题选文第⑥段中“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的一句话,写出了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使我深深地感动和倍感温暖。​ 3.A.有误。是夸张的修辞,不是比喻。故选A。 4.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的作用能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此外还有如下作用:表明写作对象、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本题可以从主旨、双关、线索、激发阅读兴趣等方面组织答案。“冷风暖香”——寒风中飘散的地瓜香气,清晰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运用比喻修辞,新颖生动,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暖香喻“烤地瓜女人”的品质,以“冷风”喻艰苦的环境,以“冷风”反衬“暖香”,更显主人公品质的可贵,突出中心。 5.本题是一道观点表述题。根据文章中塑造的烤地瓜女人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感受来了解。烤地瓜女人是一个乐观的人,她善良、有爱心,她把温暖带给了每一个人。所以可赞同作者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⑧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关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亘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请简要说说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⑥自然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⑧自然段加横线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4.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划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人体的独特性》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体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碳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

1.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人体的独特性,下列内容中并未涉及的一项是(    )

A.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和长相

B. 牙齿和呼吸

C. 指纹和步态

D. 耳朵的形状和心跳

2.以下各项对于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高超。

B. 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高超。

C. 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

D. 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

3.下列各项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自然段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交代说明对象,引出下文。

B. 第①②⑤自然段中的加点词“据估计”“大约”“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C. 指纹的形成受基因的影响,也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的指纹应该是相同的。

D. 文章结尾处的“唯一”与开头的“独一无二”相照应,本文的结构为“总——分——总”形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

①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之前肚子总是不舒服,考试中多次想上厕所。

②考试对你越重要,题目越难,你对自己要求越高,这种症状越严重,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最后导致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想不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陷入一片泥沼,考试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会太理想。

③考试前总想上厕所就像一个魔咒困扰着你,每次考试必灵,而每次考完之后这种症状就消失了,去医院检查身体一切健康。

④其实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现,此外还有食欲缺失、憋气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而身体器官经检查并没有出现明显病变,使用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明显。

⑤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使大脑处于一种过劳的状态,血管痉挛,进一步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缺氧,大脑神经调节能力下降,导致大脑的手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失眠健忘等各种各样的症状出现。

⑥因此,正确处理考试带来的压力,提高自己心理素质,那些魔咒会慢慢地不治而愈。压力使我们进步,但过多的压力会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当你面对考试带给你紧张的压力时,不妨试试几个缓解考试综合征的小技巧:

⑦可以尝试将你内心的焦虑认真写下来,整理自己的心情,控制内心的焦虑。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悲观地看待,乐观地接受,就能无畏地静观一切困难。

⑧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外界刺激使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出现惊恐、愤怒、紧张、兴奋等情绪。而音乐激活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对抗,促使人缓解紧张,进入放松状态。

⑨转移注意力。让大脑放松一下,尝试做一些如运动、绘画等你所感兴趣的事情,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学习,哪怕只是简单地和朋友聊天,散步也能改善你的考试焦虑。

⑩在考试前可尝试闭眼挺腰进行深呼吸。将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一般节奏为吸气5秒,呼气3至4秒,连做3次,可有效改善大脑缺氧状态。

调整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也可适当吃些刺激食欲的微辣或酸味食品。另外,温水浴有同样的帮助,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总之,考试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只要积极调整,就能克服心理障碍。

(选自《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有改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是由大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

B.患了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能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C.文章先从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征写起,再说明原因,最后介绍缓解考试综合征的方法。

D.第⑥段中加点词“魔咒”,原指“魔法符咒”,文中指考试焦虑紧张的表征。

2.下列关于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表现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试前肚子不舒服,想上厕所。

B.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想不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混乱。

C.食欲缺失、憋气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

D.身体器官经检查出现明显病变。

3.下列关于缓解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方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内心的焦虑写下来。 B.考前深呼吸。

C.多吃刺激性食物。 D.转移注意力。

 

查看答案

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走近国家宝藏”系列活动。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节目,你同学小华觉得不合适,他认为核舟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向他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予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水乐大典》⑤,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本级,人名。③赀():通“资”,钱财④衢():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时家贫  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惊骇  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两条“/”给文中面线的句子断句。

同 僚 取 架 上 所 有 抽 以 难 公 无 不立 对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4.结合选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