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材料二)

(材料三)

张国新(全国人大代表):除了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外,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还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加强校园欺凌综合治理,设立两级欺凌治理委员会,完善相关处置程序。同时,建议通过立法把教育惩戒权赋予学校和老师,以起到防微杜渐的惩戒效果。

林夏(深圳阳光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公众场合。美国专家的研究表明,旁观者的态度越倾向于协同或沉默,班级的欺凌行为就越多,反之欺凌行为就越少。旁观者的态度是影响校园暴力发生的关键。

詹小彤(受访家长):我们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是寄养在亲戚家。孩子其实是跟我们讲过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的事情,说不想去上学了。当时就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们天天工作拼命挣钱,你还不好好学习?再说他怎么不欺负别人?肯定是你自己不好。没想到真是我们错了。

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西城区校园欺凌案判决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

B.目前我国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的整治,并力求对未成年人的惩治有法可依。

C.我们应该对校园欺凌现象和行为说“不”:不参与欺凌,不做冷漠的围观者。

D.家长发现孩子受到校园欺凌时,要冷静处理,首先要教训、批评自己的孩子。

2.分析(材料二)中的统计图,从时间发展上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D 2.近三年,某省校园欺凌受理案件和被处理的人数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而欺凌事件有所控制(校园欺凌案件略有下降),充分表明司法机关对校园欺凌的打击力度在增强。 【解析】 1.D.有误,根据材料三中家长的话“我们天天工作拼命挣钱,你还不好好学习?再说他怎么不欺负别人?肯定是你自己不好。没想到真是我们错了”,可以看出家长发现孩子受到校园欺凌时,要冷静处理,不能一上来就教训、批评自己的孩子;故选D。 2.本题考查统计图表的理解与信息的概括能力。这是某省检察机关连续三年的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统计图表,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三年的“欺凌事件”变化相对较小,变化很大的是“受理案件”和“处理人数”,这说明了某市对校园欺凌事件加大了管理与打击力度,其主要的方法是加大了对当事人的处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信,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下列对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百年物      盖:大概 B.为人所        称:称赞

C.时玉兰开      方:刚刚,正在 D.虚名之不信    足:满足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2)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3)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该绝句的首句“远书归梦两悠悠”,是诗人在盼家书不至、觅归梦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长长的叹息。

B.次句用“只有”二字紧承上文,写出了半夜寂寥凄寒的感受。

C.“敌”字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了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

D.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阶下生满了青苔,旁边映衬着红树,突出了环境的清幽美丽,也暗示了主人公淡泊的心境。

2.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结合内容分析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_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

(2)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5)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8)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他的小说《藤野先生》,其中塑造了一位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的老师形象。

B.《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C.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七七事变”。

D.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多篇古代歌咏山水的佳作,如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与朱元思书》,吴均的《答谢中书书》。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因势利导,既尊重和回应孩子们正当的利益诉求,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重塑和更新。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谎言犹如精神家园的“杂草”,需要及时地清除。

③当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孩子们的谎言”生存空间才会越来越小。

生硬、粗暴地拔掉杂草固然立竿见影,却难免会留下后遗症。

A.“生硬”是形容词,“观念”是名词,“生存空间”和“良性互动”都是动宾短语。

B.“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谎言犹如精神家园的‘杂草’,需要及时地清除。”这个句子中,“杂草”做主语。

C.“因势利导,既尊重和回应孩子们正当的利益诉求,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重塑和更新。”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序是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