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⑧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⑨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⑩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⑪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⑫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文章第⑥、⑦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⑥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4.各个季节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1.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2.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3.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 4.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放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景物描写顺序的能力。学生应熟悉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常见顺序,如空间、时间顺序等。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梳理写作顺序。阅读选文,本文描写的是乡下秋天的黄昏,作者观察的出发点是“河堤”,仔细阅读文章,可知作者观察的顺序是: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因此是空间方位为序。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插叙内容及其作用的能力。插叙是叙事文章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要分析其作用,首先要仔细阅读插叙的段落,弄清楚插叙的内容,再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阅读选文第⑥⑦段,这两个自然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结合上下文,可知作者用联想手法,“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回忆美好童年,“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也为下文第⑧段人生因简单因单纯而更容易快乐的议论做铺垫。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第⑥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你”比作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你”的快乐;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及人物情感来理解。结合③至⑩段中的相关语句,可以得出答案。“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富”,①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②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在秋天的黄昏沉寂、安静教人学会不计较得失;③晚开的棉花带给人们幸福与温暖;④人与牛在秋天的黄昏相依为命,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⑤秋天的黄昏炊烟下母亲的呼唤让人微笑,留恋。据此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关注父母

①我不是孝顺女,总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a________,从不知感恩,还时常惹他们生气,顶嘴耍赖也不以为过。但有几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并觉得无论怎样的真情实意,只有表现出来才是最真实的。

②去年爸爸70岁生日,我送了一块语言报时表和两瓶酒给他。爱酒的他b________要把那两瓶普通的花雕酒留下等远方朋友来时共享,手表则立马戴在手上。尽管自动报时声把他折腾得一宿没睡好,但平时遇到熟人,他仍会乐颠颠地按一下,告诉人家是女儿送的礼物。一天,我见他不停地按表,就嗔道:“这样很费电池。”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我觉得就像你在告诉我几点钟……”我猛地感悟:这不仅仅是千金难买的慈父童心啊!

③去年,我心血来潮,忽然拉上母亲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歪打正着,那天是母亲的生日。看着看着,她打起瞌睡来。我捅捅她,问她好不好看。她没睁眼就答:“好看,好看,这么热闹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呢!”尽管不识字的她把故事理解得南辕北辙,但这并不妨碍她事后与老姐妹反复津津乐道。其实,母亲无所谓电影内容本身,而在意女儿对她的关注。

④过年了,我破天荒地给父母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父亲惊奇地问:“你发财了吗?”一句话问得我双眼c________:我为父亲的知足而感动,为自己多年来对双亲的忽略而羞愧。曾几何时,做儿女的我们,习惯了对别人的慷慨大方,而不善体恤父母,我们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不愿为父母洗一只碗……下班回家,放松肢体,等待父母送饭菜上桌;在外受气回来,举止粗鲁,余波殃及双亲,使得父母赔上不少小心……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等待父母的爱和关怀,而不知回报,哪怕是父母给予的千分之一。也许,父母之于我们,抚养的辛劳,成长的牵挂,是我们难以偿还的,但不要轻视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尊敬的举动,一点d________和关注。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秋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它会照亮父母的晚年。

⑤马上动手,给我们的父母一份关注,一份体谅,一份惊喜。

1.根据上下文语境,将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a~d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缘分 决意 潮涌 体察 B.本分 决意 潮湿 体察

C.本分 执意 潮涌 体贴 D.本分 执意 潮湿 体贴

2.第②段中,“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不仅反映了慈父童心,而且因为女儿送给自己生日礼物这件事,使父亲感受到了女儿的爱心,心中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感。

3.第④段中,“我破天荒地给父母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竟使父母感到“惊奇”。父母感到“惊奇”的原因是什么?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秋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一句的妙处。

5.本文通过三个事例,阐述了一个中心。请从文章中找出反映主旨的关键语句,归纳整理后,连贯地表达在下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迷惑)

C.思而不学则(疑惑) D.择其者而从之(善良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你认为孔子在学习态度方面特别强调什么?

4.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一股韩剧热潮,正席卷大江南北。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围绕“我看韩剧”这一主题开展语文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最近热播的韩国某偶像剧已剧终。由于该剧的超高人气,除了啤酒和炸鸡热卖外,赴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五成。地理距离近、济州岛落地签政策、首尔转机72小时过境政策等条件,为“星迷”们赴韩提供了便利。

2.韩剧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热议。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接受采访时称,“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用很轻松的语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看韩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大家喜欢看国外的影视作品,主要一个原因是他们编故事编得确实好。但是,也有很多观众喜欢国产的片子啊。”对此,很多网友纷纷发表评论。看了下面两位网友的评论,请你也发表一下评论吧。

网友甲:就韩剧热现象,停留在影视生产的技术层面讨论即可,不必上升到传统文化的高度。若追韩剧就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挫,那这自尊是有多脆弱,文化自信极其匮乏?

网友乙:我赞同许委员的说法,韩剧热会降低人们关注传统文化的兴趣,降低对国产电视剧的关注度。不利于国产剧的健康发展。

你的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近,王梅同学热衷于看韩剧,还模仿剧中人物稀奇古怪的发型和穿着。如果让你劝说她不要盲目模仿明星,你打算怎样说呢?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6)唐代诗人王湾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大诗人李白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好友王昌龄的思念之情。

(7)谭嗣同在《潼关》中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谢道韫将“白雪纷纷”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1)本选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____________地方?吴用让卢俊义去那里避难的用意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