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文学常识错误的一句是( )
A.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B. 演讲词又叫演说词、讲话词,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C.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王阳明,文章号召中国青年一代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D. 王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被誉为“当代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市中学生才艺大赛中,我校以别具匠心的构思获得特等奖。
B.近来,日本对中国钓鱼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谣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D.他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百元大钞取出来,塞到衣服口袋里,然后将信件递给他。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择 贴切 膏药 不修边幅 B.枯躁 趋势 剥削 风口浪尖
C.纳闷 权威 估量 阳奉阴违 D.前沿 干预 扶植 招谣撞骗
校学生会要举行“亮我青春风采”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李明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帮他修改完善。
(A)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衅。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B) 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勇气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摩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勇气是向前奔腾的漱流,推动待相貌豫的人勇往直前。
(1)(A)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 ”改为“ ”。
(2)请在(B)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过渡自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来流传很广的水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水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挑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挑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裹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才,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辞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热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达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打满了他素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義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逸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村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又无反顾。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铜像可以没有胡子。
1.阅读全文,概括写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文章抓住闻一多的相貌特征为题,多处写到他留的胡须,有什么深意?
3.联系上下文,理解分析文中画线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