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马说》,回答问题。
1.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节奏。(每句标1处)
(1)策 之 不 以 其 道
(2)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B.故虽有名马/温故而知新
C.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
3.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行文感情饱满浓烈,首段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象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处境,彰显了愤愤不平之意;而后在第二段进一步揭示被埋没的原因,用反诘句“_________________”收结,怒谴“食马者”无知;末段以“____________________”倾吐愤懑、痛切之情。
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诗人杜荀鹤曾在《小松》一诗中这样写“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识______________。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的《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用的是借物寓意的手法。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D.《马说》是一篇论说文,以千里马寓人才,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是
B.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一样.
D.才美不外见 外见:外面看不见
下列加点词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而且
B.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C.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