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与建成,让粤港澳三地之...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与建成,让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往来更加方便了。(将“通车”与“建成”调换位置)

B.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在“成功”前加“能”)

C.升入八年级,班级里掀起了从未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删掉“从未有过的”)

D.为避免市民不再从绿地中穿行,保护植物,城市园林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公共的绿地上安装了栏杆。(删掉“不”字)

 

B 【解析】 B.有误,一面对两面,应该把“成功”改成“成败”。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哀溺文

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注)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永之氓善游      咸:____

(2)中,船破,皆游    济:____

(3)有顷,益       怠:____

(4)又摇其首。溺死    遂: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何不去之?

(3)汝愚之甚,蔽之甚。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颊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于河(圮:倒塌) B.尔辈不能物理(究:研究,探究)

C.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D.于沙上(湮:消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渐沉渐深 B.僧募金修/乃石性坚

C.沙上/果得数里外 D.一老河兵闻/沿河求,不亦颠乎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可据理臆断欤?(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石兽。)

D.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僧凭借经验,忽而在原地打捞,忽而去下游寻找,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B.讲学家脱离实际,空谈物理,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C.老河兵却从石性、沙性和水流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判断应该到上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河中石兽》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查看答案

填空。

(1)本文的体裁是____,作者____,字________(朝代)著名学者,曾任《____》总纂官,著有《____》。

(2)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