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正楷将下列诗句抄写在田字格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富人之子
苏轼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案取来。”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释)①曷:何,怎能,②当:担当,承担。③妄言:乱说,造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家累千金(______) (2)他日曷能克其家(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拥毳衣炉火:鸟的细毛 B.余拏一小舟:撑(船)
C.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C.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生动形象,不加渲染,是用了白描手法。
D.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
3.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2处)
湖 中 焉 得 更 有 此 人!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首联的“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极言宴席的华美奢侈,渲染出欢乐的气氛,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B.颔联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C.诗人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任用他。还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在途中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山的情况。
D.尾联的“破”和“挂”字极富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传统文化须敬畏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重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传统文化须敬畏。
C.传统文化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 D.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是为了引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B.第②段运用道理论证是为了论证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C.第③段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是为了阐述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
D.第⑥段画线句子点明传统文化受到致命伤害是因为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路。
3.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B.因为传统文化资源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传承和保护所有的传统文化。
C.那些打着“创意”、“文化”旗号和对古人的所谓“开发”的这种急功近利、赤裸裸的商业行为要从严处理。
D.文章结尾再次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主题。
下列对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六出祁山,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的遗愿。在此期间,诸葛亮收服姜维并以己平生所学相授,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
B.“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吴用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C.《聊斋志异》是清朝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内容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
D.《世说新语》是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