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你是花丛中的一只蜜蜂,因为有你的勤劳,花才显得特别鲜艳;你是高山上的一棵松柏,的...

    你是花丛中的一只蜜蜂,因为有你的勤劳,花才显得特别鲜艳;你是高山上的一棵松柏,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你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广……因为有你,生活充满欢乐;因为有你,人生更有意义。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故事 ,甚至一棵高大的树木,一轮初生的太阳……或许都会让我们有独特的感悟。

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本篇作文要求如下: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范文: 因为有你 上个学期末的那一段时间,学习的压力像一块大石头般压在我的心间,让我喘不过气来,成绩一落千丈,我只能带着郁闷与惆怅来到外婆身边“舔舐伤口”。 中午,我站在灶台旁看外婆做午饭。突然一抹新绿落入我的眼帘,我从篮子中拿出一片,放入手心,细细观察起来。外婆转过头来,见我神情专注,露出一抹慈爱的笑,摸着我的头说:“这是野薄荷。”我抬起头,看着外婆,疑惑地问:“野薄荷能吃吗?”“当然可以。”外婆从篮子中拿出一片放入口中,细细咀嚼。 我亦将执于右手的新绿放入嘴中,吃了下去,一股辛辣的味道浓烈地袭击着我的味蕾,刚想吐掉,外婆说:“别急,再嚼一会儿。” 我强忍着那股味道,细细品尝起来,渐渐地,辛辣的味道淡了,可一股苦涩又在口中散开,我的脸皱成了一团,几番想吐掉,却被外婆阻止了。不一会儿,苦涩与辛辣被一股清香取而代之。闭上双眸,眉头渐渐舒展开来,那股清香袭入了我的五脏六腑,猛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之感袭来。 我睁开眸子,看向外婆,嘴角扬起一抹笑:“外婆,这野薄荷真不错。”外婆朝我笑了笑,柔声说道:“孩子,这野薄荷刚入口时,味道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但是,再嚼一会儿,你就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听你妈说,你最近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不就像这野薄荷一样吗?再耐心一点,慢慢地,你就会感受到学习带给你的快乐的!”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小小的野薄荷。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照在它的身上,似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边。听了外婆的话,我心中的郁闷和压力似长了翅膀般消失了,留下的只有那野薄荷带给我的清香。 野薄荷,因为有你,我明白了,生活就像你这般,不论多么辛辣,只要耐心咀嚼,总会品到它的芳香。野薄荷,因为有你,我重新振作了起来。 回城后,我的成绩恢复了原本该有的样子,而那野薄荷的香气却仍留于我的心中,久久不散。 【解析】 本次作文要求写标题作文。文体限定记叙文。题目采用了“材料+标题”的形式。材料中“因为有你,生活充满欢乐;因为有你,人生更有意义”暗示出作文的立意应该健康、积极、乐观,应该避免“因为有你”而更悲观更愁苦的立意选择。提示语中的“或许都会让我们有独特的感悟”提示立意最好能有一定的哲理高度。题目“因为有你”包含了多重信息:“你”可以实指,如同学、父母、邻居以及社会上各种人、人与人、一本书、一处风景等;也可以虚指“精神”,如宽容、爱、挫折、一句名言等,还可以写古人,发挥新奇浪漫的想像力。“你”在文中要明确,避免含混不清。“因为”提示出“你”的存在是事件结果的必要条件,前因后果的逻辑性要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要突出“你”与另一方的联系。“没有你”和“有你”的世界于另一方有多么的不同,最好存在比较。“有”字的增加是对“你”存在的一种强调,暗示出“你”的作用影响和决定了最终另一方的命运、现实、情感或认知,“你”要成为叙事行文中的一个线索,要充分展现“你”的作用力,不能点到即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书中,有鲁迅童年趣事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有反映家乡赛会风俗的《五猖会》;有表现他在日本与老师交往的《藤野先生》……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请在下面的文章中任选一篇推荐给大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不少于 80 字。

《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示例:我推荐《西游记》,这部小说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唐僧能取回真经,不仅是因为三个徒弟,最主要是他本人有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毫无动摇,抱定一个信念,不悲观,不气馁,最后取得胜利。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脊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1.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雨”,请找出来并选一处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

4.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梧桐树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恢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恢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时间变化

树的容貌

作者情感

春尽夏初

(1)

欣喜

(2)

绿叶成荫

赞叹

秋天

(3)

(4)

 

 

 

2.第②③段抓住了梧桐树叶的哪些特点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

4.作者为什么说:“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

(3)乐游原上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6)胡马依北风,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②,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注释:①瞪:睁大眼睛。②果腹:满腹,即吃饱的意思。③欻然:快速的样子;④啾啾如悼息:叫声凄厉好像在悼念哭泣。

1.下面的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B.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C.其一犬/坐于前 D.蛇/追不及而返

2.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然遥望不敢______      将过半______     欻然遁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乙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 ,捐躯在所轻。”这里的“黠”和甲文“狼亦黠矣”的“黠”在含义和 情感态度上有何不同?

(1)“狼亦黠矣”中 “黠”的含义是狡猾,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2)“此鼠义且黠”中“黠”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 ,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