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习题 藏在咸菜里的卑微 李先军 ①外地出差偶遇一初中室友,...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习题

藏在咸菜里的卑微

李先军

①外地出差偶遇一初中室友,正值饭点,两人心照不宣地扫视起道旁的餐馆来。走进饭店,服务员正分身乏术,顺手端上一碟泡菜“稳定军心”。

②“还记得你当年的咸菜么?”

③我耳根不由得发烫。十多年前我俩同在乡镇里的初中寄读,时值进城务工热潮,我的父亲养病于家,相对于其他同学我的家里自然拮据不少。

④除去部分走读生,同学们大多在学校蒸米饭再去食堂“购汤”,汤虽不贵,对我来说却是奢侈品。即便如此,母亲依然想尽办法保证我的营养,每周五回家,母亲便会在坛子里寻觅。她把几种自制的咸菜切成小段,再与家里的腊肉一起翻炒,油冷却后用一大号塑料瓶装上,一周的食物便算是有了着落。

每到吃饭时间,我都早早地端上饭盒,迅速跨进寝室,利落地在箱子里拿出咸菜瓶舀上两大勺,赶在室友回来之前躲到操场的角落,匆匆吃完。或许是年龄渐长,抑或吃顺了口,渐渐的,一瓶咸菜只能勉强支撑到周三,母亲再加量,于是每周日我便驮着几斤白米、两大瓶咸菜奔跑在求学的路上。

⑥一次,吃完午饭返回寝室,还没进门,室友的菜汤便扑鼻而来,是菜油的香。脚刚迈过门槛,寝室便冲出一阵莫名的笑,我惊慌失措,匆匆窜出寝室,任腾腾热气和丝丝窃笑在寝室欢悦。那时的饭点,是他们的“避风港”,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凛冽,我极少逾越。

⑦“摆脱咸菜”从此就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漫漫求学路上,只要稍有松懈,初中那段吃咸菜的日子便会浮现在眼前。工作陷入困境时,我总会暗自鼓励:总比那时人家喝着热气腾腾的菜汤,自己只能蜷缩在操场的角落里吃咸菜要好吧。我的嘴对“咸菜”讳莫如深,我将它深埋于心底的同时,也把那段求学的艰辛与自卑掩埋,小心翼翼,唯恐被别人刨出来。

⑧“你记得么,那次,那次我们偷你咸菜,你回来撞个正着?”

⑨我一愣。

⑩“那次啊,我们在寝室偷吃你的咸菜,你回寝室撞见后,我们都不好意思地在寝室笑那次?”室友着急地补充着。

(11)“我们是实在禁不起你咸菜的诱惑,你知道学校食堂的汤,一大桶就最上面漂浮着几滴菜油泡沫,再说菜油哪比得上你家猪肉熬出的油香啊,更别说那被猪油炸过的咸菜了。”

(12)良久,我半开玩笑地说:“我还眼羡了你们三年有热汤喝的日子呢。”

(13)“你羡慕了我们三年,我们得嫉妒你一辈子!你知道吗?初中毕业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咸菜了。在最叛逆的青春时光你的父母陪在身边保驾护航,我们几个的父母来去匆匆,一年就只有春节那几天能见到人影,你说我们得多羡慕你?一勺子汤能暖嘴、暖胃,能暖心?”

(14)望着室友皱起的眉头,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在关于生活的这场“辩论赛”里,据理力争似乎有违初衷,俯首认输也不是归宿,每颗生命里的富裕贫瘠都以别样的面容在另一颗生命中展开。餐馆里人头攒动,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起伏于街心,望着这些或从容或匆匆的脚步,我想此时又该有多少饥肠辘辘而又口袋空空的人在餐馆外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而餐馆里又有多少人正羡慕这些人家里燃起的等候团聚的光呢?这世上,没有两条相等的路,也没有两盏完全相同的灯,而每个人的人生里却包含着如此相似的禅意。

(选自《开州日报》)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A.

发展

初中寄读,常吃咸菜

高潮

B.

结局

往事真相,暖心咸菜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第③-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3.请对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4.文章第(14)段中的“这世上,没有两条相等的路,也没有两盏完全相同的灯,而每个人的人生里却包含着如此相似的禅意”一句,极富哲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A.出差偶遇,回忆咸菜 B.努力奋斗,摆脱咸菜。 2.文章第③-⑥段属于插叙内容,内容上:交代了“‘摆脱咸菜’成为我的奋斗目标”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上: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运用动作描写,通过“端”“跨”“拿”“舀”“躲”等一系列动作,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我”不愿和同学碰见而急于吃完饭的情态,体现了“我”求学时的艰辛和内心的自卑。 4.示例:“我”羡慕室友可以去食堂“购汤”,室友羡慕“我”在叛逆时期有家人的陪伴,我们习惯羡慕别人,总觉得别人拥有的比自己的好。却不知道,在你羡慕别人之时,有人也在背后悄悄地羡慕你。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清目前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路,努力奋斗更美好的未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以“我”为陈述对象来概括情节即可。第一段写故事的开端①-②段是“外地出差偶遇一初中室友”“还记得你当年的咸菜么?”提炼为“出差偶遇,回忆咸菜”;故事的发展③-⑥段写十多年前我俩同在乡镇里的初中寄读,家里拮据,常吃咸菜。提炼为“初中寄读,常吃咸菜”;高潮是⑦段“‘摆脱咸菜’从此就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提炼为“努力奋斗,摆脱咸菜”;⑧-⑬段“‘你羡慕了我们三年,我们得嫉妒你一辈子!你知道吗?……一勺子汤能暖嘴、暖胃,能暖心?’”是故事的结局“往事真相,暖心咸菜”。 2.考查对插叙及作用的理解。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第③至⑥段回忆的是“十多年前我俩同在乡镇里的初中寄读时的生活情况”,属于插叙,内容上,补充说明了“我”将“摆脱咸菜”作为努力奋斗目标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上,让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紧凑。 3.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到赏析的角度,一般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人物描写方法等来理解。划线句子“每到吃饭时间,我都早早地端上饭盒,迅速跨进寝室,利落地在箱子里拿出咸菜瓶舀上两大勺,赶在室友回来之前躲到操场的角落,匆匆吃完。”中“端”“跨”“拿”“舀”“躲”的词语可知运用的是动作描写,写出“我”吃咸菜的事情不想让室友知道,而赶在室友回来之前将饭吃完,生动地表现了“我”那段求学时的艰辛与自卑。 4.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要分析。结合文章人物的事件来看,“我”极力想“摆脱咸菜”,羡慕室友可以去食堂“购汤”;而室友羡慕“我”“在最叛逆的青春时光你的父母陪在身边保驾护航”。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只是身处其中的人不自知罢了。每个人都应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必羡慕别人,做好自己,走自己的路,便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习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 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

B. 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

C. 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

D. 本文的认证思路是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2.下列与本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指出人们不读经典的原因,最后号召人们有了认识之后,行动要跟上.

B. 人们不读经典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人生活浮躁,匆促的生活节奏,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细细品味.

C. 作者在第②段中例举曹雪芹“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是为了进一步论述经典本身是纯粹的,作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

D. 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会对经典产生隔膜,他们无缘分享出来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3.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习题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论事 /敛声

B. 大将军爱之/可爱者

C. 其实孰眠/日中不至,则是无

D. 大将军先出/浅辄止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3.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从中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查看答案

    岳阳楼记(范仲淹 )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百废__________      (2)政人和__________     (3)斯人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既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又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恢弘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

C.“进亦忧”的“进”指“处江湖之远”,“退亦忧”的“退”指“居庙堂之高”。

D.“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表达作者学习“古仁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和心怀天下的政治抱负。

 

查看答案

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华网2016年11月13日讯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2016年3月份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不满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共有902万人,其中90%以上留守儿童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删去“由于”、“的原因”)

B.我国即将更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删掉“使”)

C.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将“担负”改为“承担”)

D.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删去“能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