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中华文化 ① (A.烟波浩渺 B.浩如烟海),历经沧桑,仍mián yán( )不绝,密码就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中;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自觉中;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济世信念中;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情怀中……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是“时代新人”开拓创新、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装备”。
阅读经典作品,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可以走进先贤心灵,沐浴思想的光辉;可以跨越历史时空,接受文明的洗礼;可以学习先辈事迹,汲取( )精神的力量。我们还可以与李白“举杯邀明月”,与苏轼“把酒问青天”, ,与李清照“双溪泛舟”……在精神世界里与 ② (A.志同道合 B.齐心协力)者对话,抒写精彩人生。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mián yán( ) 汲取( )
(2)结合①②处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 ②
(3)对文中加点的“装备”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实现民族复兴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B.指实现民族复兴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
C.指实现民族复兴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D.指实现民族复兴的相关配备,如武器、军装、器材等。
(4)仿照上文,为第二段横线处部分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作文
暖,来自圣洁的心灵,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暖,是每一个人的需要; 暖,是每一个人的渴望。 暖有两种:身体的暖和心灵的暖。 每个人都曾经感受过暖,或者是熊熊燃着的炉子,或者是徐徐吹来的春风,或者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或者是递过来的大衣,或者是柔和的话语。 每个人都制造过暖,每个人都有能量。只要有心,人可以时时刻刻释放暖。
请以“暖”为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
作文
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 贝利回答:“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但决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春和景明(_______) (2)沙鸥翔集(_______)
(3)悉成明霞(_______) (4)倏然跃起数千丈(_______)
2.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潮汐汩没之中 至于负者歌于途
B.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
C.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
D.吾妻之美我者 水陆草木之花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文后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先用驳对方论证过程的方法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谬论。
B.文中划横线的两个“中国人”,前者指所有中国人,后者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这句话呼应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公开的文字”中所提到的那些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等谬论。
D.文章的⑥-⑧段,作者在批驳敌方的基础上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的正确。
2.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3.本文语言尖锐犀利,富有战斗力,带有嘲讽意味,请从用词、修辞等角度任举一个例子加以剖析。
4.[链接材料]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四十年的发展巨变,四十年的劈波斩浪,40年中国梦想实现了起飞,我们的新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国梦想。四十年间,在改革开放号角的催征下,勤劳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用热血和奉献,用拼搏和汗水,在神州大地织出了锦绣篇章。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蛟龙号潜艇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和谐号列车高速迈进新时代,中国工程享誉世界,第二艘航母出海试验,神舟系列飞船彰显大国风范,长征运载火箭凸显中国实力......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进步,让我们的民族越发耀眼。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秀。
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结合链接材料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中国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②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⑤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⑥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⑦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叛变,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拉拉队。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⑨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⑩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⑪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⑫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⑬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
1.本文的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第⑦段描写“我”的疲惫伤痛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3.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4.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