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 ①那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

①那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渐渐地沉入情节的意境之中,便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

②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那是一个5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便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知其中装着父亲的藏书,便打开,找到那本还未读完的,便于疾行的车后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③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缓缓地绽放我阅读的背景。正神游书中之时,便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有了惊喜,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④10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便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动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随喜随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⑤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颤动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惊浑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⑥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虽身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便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陶醉了梦也陶醉了人生。

1.文中写了“我”在不同的情境下“行走着阅读”及不同的内心感受。第③段和第⑤段各写了怎样的阅读情境和内心感受?请简述。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3.说说你对第⑤段中“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颤动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这句话的理解。

4.最后一段写“我”现在阅读时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1.(1)上大学时在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阅读情境);发现女生看的书与“我”的一样,内心充满了惊喜。(内心感受)(2)坐火车去西部的旅途中看书(阅读情境);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内心感受) 2.“终于”“迫不及待”这两个词生动地表现了“我”渴望买书、读书的迫切心情,使一个孩子热爱读书的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坐在行驶的火车上,在阅读中与书中人物对话,体验着他们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成长与“行走”。 4.现在的“多是或坐或卧”与过去的“行走着阅读”形成对比,突出表现出“我”对当年读书“恬然与灵动”的美好内心感触的追忆与感叹。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仔细阅读第③段和第⑤段的内容,从第③段“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其中“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第⑤段“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终于”本义指到底,最终,表示所意料的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迫不及待”本义指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这里写出“我”在终于攒够钱后,急切地去书店买书,迫不及待地翻看,这两个词语将一个渴望、急切读书的孩子的形象刻画了出来。 3.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要分析。结合句子的语境来看,“我”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只要有书来读,便可走进书中,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书中人物的人生经历与自己的经历,互相碰撞交融,体验他们的悲欢离合,体现“行走着阅读”的魅力,也是一种形式的成长。 4.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此段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瑾;内容上,“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虽身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将读书的不同状态进行对比,写出了作者对“行走着阅读”深切的怀念与期盼;同时议论、抒情的语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④造:往,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为人子不孝也。

(2)王其母,说其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安得此金?

(2)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

3.田母所言“非吾所欲也”。请结合文中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田母“所欲”指的是什么?

4.《陈太丘与友期行》和选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和选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2)________________,北风吹断马嘶声。(纳兰性德《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6)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7)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小石潭记》柳宗元)

(8)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9)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项是

A.《社戏》——鲁迅——《朝花夕拾》——小说集

B.《刘姥姥进大观园》——《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C.《北冥有鱼》——庄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D.《简·爱》——夏洛蒂·勃朗特——美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B.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自2002年起,《感动中国》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