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院落里,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
②这株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一次在庭院里散步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初夏,小院姹紫嫣红,蒲公英的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开得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幽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阵阵微风中,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那是 1963 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想与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才。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 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 让大家写一篇作文。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⑥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 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同日而语。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小伞”飞向了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 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还会在庭院那熟悉的角落搜寻蒲公英的倩影,而它也一定会 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1.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对第①段划线句“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2.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
3.纵观全文,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4.怎样理解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的含义?
5.阅读文章,请你说出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了哪些感悟,这些感悟又是怎样形成的。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咸阳城东楼》许浑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李白
(4)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__________。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5)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范仲淹
(6)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杜甫
(7)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苏轼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欧阳修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陈希亮,字公弼。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①表其闾②曰“三俊”。
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③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④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⑤,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节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释)①里人:乡里人。②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③猾:绰号。④坐:因,因为。 ⑤请老:告老还乡。⑥腐败:谷物受潮霉烂。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治钱息∕三十余万 B.里人∕表其闾曰“三俊”
C.仓粟∕支十二年 D.有司∕惧为擅发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悉 _______________ (2)数________________ (3)身 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
(2)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4.文章写了陈希亮哪几件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①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②,白日落梁州③。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调角:吹角。②青冢:这指汉朝王昭君的坟墓。③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省境内。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将吹角折断,征人靠戍楼,边塞百姓安居乐业,一沠祥和的景象。
B.颔联虚写昭君墓被春风吹拂,同时描写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C.“青冢”指汉代王昭君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事迹联想到当前边关的安宁。
D.全诗抒写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B.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
C.颈联通过“无”和“有”、“兵”和“家”的对比,突出了边关地区的安定。
D.尾联运用对偶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_________。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B.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
②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的境界。
③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而是仰赖一点一滴地去践行。
④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
⑤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
⑥不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
A.①⑤②④⑥③ B.③④⑥①⑤② C.①②⑤③④⑥ D.③④⑥⑤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