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惠王①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②入秦,而王缟素布总③;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而求敬,阿党不公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需求定,虽黄帝犹若困。
节选自《吕氏春秋•审应览第六》
(注释)①赵惠王:成国时期赵国国君。②蔺、离石:地名,赵国土地。③布总:用麻布束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赵惠王谓公孙龙曰/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B.兵不可偃乎/兵革非不坚向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东攻齐得城/还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齐亡地而王加膳/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
A.—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B.生手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与安乐》)
C.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
(2)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而求敬,阿党不公而求令。
4.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赵惠王“偃兵不成”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②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树杪:树梢。③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首联作者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B.“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的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
C.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D.“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 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所作为。
E.此诗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加以描写,气象壮观开阔,给全诗渲染了感伤的气氛,情绪消极,格调低沉。
2.人们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请联系诗歌颔联分析。
阅读下面《水浒传》中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鬼道:“小人本不敢剪径,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小人单题爷爷大名唬吓人,夺些单身的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饿杀。"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的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容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
放将起来,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小人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鬼拜谢道:"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
(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人 ______,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
(2)李逵平日“杀人不眨眼”,如今却放走了李鬼。请结合选文说说李逵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_______的特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记录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的心血,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B.《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岀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令人赞叹:如在金属笼子里,蜘蛛的幼虫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高高挂在笼顶,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螳螂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D.《昆虫记》一书,其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人性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且准确无误地记录了观察得到的事实。
古诗文默写
(1)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釆桑子》)
(2)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3)中原乱,______________,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4)《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中诗人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 抒发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8. 3%。
材料二 调查中,92.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 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
材料三 83.2%的人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使人“变得内向"、“更孤独"、“缺乏创造性"、“变得被动"、“情绪低落”。
针对以上材料数据,某班拟开展一次“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补写出两个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绿色上网”知识讲座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②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③如何理性的使用网络,请你给出三条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