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秋七月戊戌朔,入牛心寺。雨后断路,白云峡浅处以入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秋七月戊戌朔,入牛心寺。雨后断路,白云峡浅处以入寺,飞涛溅沫,襟裾皆濡。境过清,毛发尽竦。寺对青莲峰,有白云、青莲二阁最佳。又陶珠泉在白云峡最深处,寺数里,水深不可涉。登峨眉望牛心,众峰环翊,遂作庵居,已而为寺。出牛心,复过中峰之前,入新峨眉观。自观前山开新路极峻斗下,冒雨以游龙门。竭蹶数里,欻①至一处,涧溪自两山石门中涌出,是为龙门峡。以一叶舟入石门,两岸千丈岩壁,色如碧玉,刻削光润。入峡十余丈,有两瀑布各出一岩顶,相对飞下。嵌根②有盘石承之,激为飞雨,溅珠满峡,舟过其前,衣皆沾洒透湿。舟行数十步,石壁峻,水益湍,急回棹。舟人云:“前去更奇!”以雨大作,加飞瀑沾濡,暑肌起栗,骨惊神悚,凛乎其不可以久留也。昔尝闻峨眉双溪,不减庐山三峡,前日过之真奇绝。及至龙门,则双溪又在下风。盖天下峡泉之胜,当以龙门为第一。然其路险绝,乱石当道,将至峡,必舍舆蹑草履,方至峡口。盖大峨峰顶,天下绝,蜀人固自罕游,而龙门又胜绝于山间,游峨眉者亦罕能到,非好奇喜事、忘劳苦而不惮疾病者,不能至焉。复寻大路出山,初夜始至县中。

(节选自范成大《峨眉山行记》,有删改)

(注)①欻(chuā)忽然。②嵌根:崖岸底部。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寺数里       去:离开 B.以一叶舟入石门       棹:划(船)

C.石壁峻       益:更加 D.天下绝               观:景象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两岸千丈岩壁,色如碧玉,刻削光润。

(2)非好奇喜事、忘劳苦而不惮疾病者,不能至焉。

3.同为写景,本文与《小石潭记》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A 2.(1)两岸千丈高的石壁,颜色如碧绿的宝玉,雕刻得光洁润滑。 (2)不是好奇喜欢风景、忘记劳苦而不害怕疾病的人,不能到这儿。 3.两篇文章抒发的情感不相同。本文以游踪顺序层层深入,描写了峨眉山周围以及龙门险峻绝妙的自然风光,体现了作者对奇绝美景的好奇、喜欢以及想去探索的急迫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小石潭记》中通过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力地传达了作者在被贬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解析】 1.A项“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故选A。 【课内外迁移】 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链接 以一叶舟棹入石门 划(船) 棹数小舟(《河中石兽》) 石壁益峻 更加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天下绝观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要正确翻译这两句话,需要正确翻译句中关键词: (1)句要注意“刻”,此处翻译为“雕刻”。 (2)句要注意“惮”,此处翻译为“害怕”。 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两篇文章情感是否相同,再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选文中“自观前山开新路极峻斗下,冒雨以游龙门”以及“游峨眉者亦罕能到,非好奇喜事、忘劳苦而不惮疾病者,不能至焉”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峨眉山美景的好奇和喜欢以及想要一睹为快的急迫心情。而《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渲染了凄寒幽怆的氛围,反衬的是作者那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表现的是作者被贬失意的孤独凄凉之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锦城写望

高骈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

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树梢头。

1.请简要赏析“四望烟花匝郡楼”一句中“匝”字的妙处。

2.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不会人家多少锦,春来尽挂树梢头”所蕴含的情感相同?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道理,一开始我们并不明白。通过《背影》,我们懂得了父爱的伟大;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明白了信心的重要性;通过《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爱……

请以“终于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有删改)

1.围绕“燃点”,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下列三个人物的事例,哪个最能体现本文“找到自己的‘燃点’”的论述?请做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

B.“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C.“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请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也,必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之妻臣                    私:偏爱

B.又何焉                      间:参与

C.弗敢也                      加:增加

D.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曾经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妾畏臣           虽有千里

B.乡人曰             欲穷

C.信               卷石底

D.汉室之隆           学而不思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A.(曹刿)问(庄公):“因为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种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不敢据为己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B.(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C.(曹刿)问(庄公):“因为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据为己有,必须把它分给别人。”

D.(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种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必须把它分给别人。”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短文都是臣子对君主的谏言。甲文是邹忌对齐王的讽谏,乙文是曹刿对鲁庄公的建议,丙文是诸葛亮对刘禅的劝诫。

B.三段短文的语言都非常精练。甲文繁简适度,详略得当;乙文叙事对话简单精彩,通达晓畅;丙文言辞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人物的政治才能。甲文的邹忌勇于进谏,乙文的曹刿善于作战指挥,丙文的诸葛亮以史为鉴,为君主献计献策。

D.三段短文都直抒胸臆。甲文邹忌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乙文曹刿通过对话直接说理,丙文诸葛亮陈情言事,情感真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