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释义: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

③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冯梦龙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字数不少于500字。

(4)文中出现校名、地名、人名,请用“××”代替。

 

参考例文: 学会交友 茫茫人海,漫漫长路,谁没有一三五七个知己,谁没有二四六八个挚友。朋友,构成了我们人际关系网中最牢固的内层障壁;见证着我们的兴奋与失落,成功与失败;陪伴着我们翻越一个又一个高峰,涉过一条又一条沟渠。朋友,总是我们心中不断的弦。 但凡为一物,总有优劣好坏之分,上中下层之划,朋友也不例外——有益友,也有损友。人生,当是奋发向上,求的也自是益友而非损友。唯有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者,才会整日伙一帮狐朋狗友,颓废一生。 然何为益,何为损? 与益友共行,如浴清泉山涧,又如处芝兰之室,更如与智慧之神共处。益友,可与人共勉,也可驱人之迷惑,谏警言,指方向,共前行。 不论是扬名四海之内的成功人士,还是默默无闻的上班族,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么几个可以称得上是益友的人。虽然有些人的身份不仅限于朋友,但是这些人却给了我们一份前进的理由,一股强劲的动力。恰如梵高在艰辛的创作生涯中有弟弟兼好友的提奥给予支持,因此他才能在绘画领域占有永恒的一席之地;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若非有恩格斯的物质与精神支持,想必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再错过两位伟人与一种伟大的理论。也许不是每个拥有益友的人都可以让这份珍贵的友情流传百年被世人传颂,但是无疑,益友的弥足珍贵,只有当事人才能感受。我们无法揣摩孔子说出那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时的心境,但我们必能“与善人居”后得其益处。 但是,若你与损友常为伴,那结果岂是一句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可以概括的?损友引你入歧途,遣你进绝境,蔽你头顶阳光,堵你前进道路。恰如《红楼梦》中的薛蟠,进了京城,住进了大观园,却结识了不少损友,最终,他的行为愈加恶劣,引发了命案,也把自己送进了大牢。结交损友,图一时之乐,却贻害终生。 益友损友,还需仔细甄别;交友结朋,还需怀一颗向上之心。友谊,是生活的调料,放错了,却会让生活变味。成就一项事业,还需益友陪伴共勉。人生路上,还需益友几个,还需与益朋益友,一路向前。 【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①“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意思是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③“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意思是如果主人是一位有品德的君子,那么登门拜访的客人和他所交往的朋友也会是有修养的君子。表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你本身正直,自然就会吸引同样正直的人。这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交友”的问题。所以文章应围绕交友来写。可以写成议论文,通过一些名人事例来论证自己的交友观“一定要结交益友,万不可结交损友”,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写和朋友交往的一件事来表现益友对自己成长的好处,也可以通过反面事例来表现损友不可交。如果写议论文,一定要选用说服力强的名人事例,最好能从正反两方面选取事例,论证观点。如果写记叙文,文中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1)题目:感谢有你,让我青春无悔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字数不少于500字。

(4)文中出现校名、地名、人名,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以下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含标点限80字以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所蕴含的寓意。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学校要开展以“走进名著、阅读名著”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写了自己最不能忘怀的三个人,请你在横线上写出他们是谁。

“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是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这是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拾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急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手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开门的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刚刚差点儿绊倒时,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带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个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分别使用了哪种描写手法,通过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3.小说主要写了父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讲说明理由。

6.文章标题采用哪种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效果。

7.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将会怎样和父亲相处?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郑人有欲买者           ②而之其坐

2.用一个成语概括短文内容。

3.上面短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