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怎样的意境?

2.说说“一夜”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1.比喻;描绘出了苍凉旷远的意境。 2.写出了征人在他乡听到芦笛声后因思乡而一夜失眠,表现出了乡愁的绵绵不绝。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中,“沙似雪”“月如霜”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夜征人尽望乡”意思是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征夫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故乡的方向。“一夜”表示时间之长,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因往之                              (2)奈何忧崩坠乎

(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4)其人然大喜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3.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奶奶的星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一一,噢一一”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地,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自《史铁生小说选》有删改)

1.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联系文章语境,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

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3.联系上下文,从比喻的角度,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表达上的妙处。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4.请说说第①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题目能否改为“奶奶”?请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飞)向云霄里去了。

4.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文学部落”,班级成立了文学社,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开展好文学社活动,老师给你做了两个示范,你再设计出两种活动形式来组织开展。

活动形式一:编写报纸,彰显个性

活动形式二:走上街头,搜集错字

活动形式三:

活动形式四:

(2)写一张招收成员的海报。要求在海报中说明该文学社的宗旨,招收成员的要求,以及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西游记》很善于塑造人物,其中孙悟空、猪八戒尤其写得栩栩如生。这两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