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破解油画修复难题
①近来,许多平时从未展出过的油画作品渐渐出现在博物馆、美术馆展览中,这是充分活化文化资源的好事。但不无遗憾的是,一些展出作品虽已经过初步修复,却仍可见颜料脱落、画面破损等问题,反映出当前国内馆藏油画作品的保存、修复依然面临挑战。
②同生命一样,每件艺术品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走向衰老,空气中的杂质、库房里的虫害等都会对画作保存产生影响。因此,油画修复工作应运而生。在西方,许多油画名作都曾经历过修复,专业油画修复体系已基本成型,修复理念、技术、设备和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③在我国,油画事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已诞生大批经典作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接力创作,铸就了20世纪中国油画的不朽丰碑。其中一些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作品距今虽不过百年,但由于绘画材料、保存方式等未受到高度重视,画作遭受了不同程度损伤。例如,徐悲鸿所作《愚公移山》被误以正面向内卷致颜料脱落;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因长期未经修复出现画面开裂等病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那些厚重的色彩,还有时代的见证。
④推进油画修复工作,树立正确修复理念、加强预防性保护意识不可或缺。国际文物修复领域,“可逆性、可识别性、最小干预性”是三大公认修复原则,但在国内实际操作中,一些画家自己充当修复师,盲目选用材料,对画作产生了不可逆影响;一些商业修复工作过度清洗、修补作品,把修复变成了“整容”。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公众对油画修复的态度、方法还需改进。油画“修复”不是简单的“修理”“修剪”,而需要完善的专业学科体系作支撑,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将“修复”贯穿于艺术品保护全过程,从保存、维护、包装、运输到展览,都将艺术品安全置于首位,让预防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同时还应认识到,没有一劳永逸的修复工作,随着岁月流逝,艺术品处于变化的状态,需要一代代人在传承中守护。
⑤油画艺术作品数量多与专业修复人员少的矛盾是我国油画修复行业面临的严峻考验。法国2002年颁布的《博物馆法》要求,修复师必须接受5年培训并获得毕业文凭和专业证书。故而,推进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建立一批油画修复工作室,加强人员交流,形成权威行业标准,通过法律法规治理行业乱象,才能让更多对油画修复感兴趣的人踏进来、走下去。此外,推动油画修复行业进步也并非是要在短时间内培养起一大批水平参差的从业者,也不必每个博物馆、美术馆都要设立修复人员职位,而应注重人才质量。
⑥油画修复不仅是还作品以昨日风姿,更是铺就文化传承的明日之路。在油画修复工作中对作品的再认识,有助于不断深入、修正、补充艺术史。另外,公开修复过程、展出修复作品也是向公众揭开修复工作面纱、吸引人们走近艺术的捷径。据悉,今年7月荷兰国立博物馆将修复伦勃朗的《夜巡》并通过网络直播修复全程,相信这一举措将为油画修复界“圈粉”不少,也将廓清许多公众的认知误区。对于博物馆、美术馆来说,重视修复工作还意味着获得更多捐赠藏品的可能。只有当公众充分信任博物馆的保存、修复、研究能力时,才会愿意将珍贵的作品捐献给馆方,实现更广泛的文化共享。
1.油画的修复有何意义?
2.简述本文的说明思路。
3.第4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简析第6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点滴乡愁说童年
①两年前的秋天,我应邀赶赴南京,出席一家报纸主办的主题征文颁奖晚会。什么主题征文?两个时尚又古老的字:“乡愁”。
②我的任务比较轻松,为一个11岁的小姑娘颁奖并即兴讲话,同时送一本我签名的书。
③由我来颁奖的这个小姑娘,随父母从湖北来到江苏苏州打工,她用文字表达了对故乡朴素的怀念,同时表达出一个孩子对父爱的渴望。她只盼望能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这个愿望深深感动了我。在致辞中我除了祝福小姑娘之外,谈到乡愁所具备的色、香、味、音四种特质,讲到故乡与童年给予每一个人味蕾的培养,最得意的一句话:乡愁与童年焊接。
④当我脱口说出这句话时,远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故乡开鲁县浮现在眼前,故乡的青纱帐、瓜园和黏豆包;故乡田野上潺潺的渠水,以及鸣叫不止的绿蝈蝈、“山叫驴”;故乡的厚达半米的冬雪,雪地上顽童们的追逐打闹,冰糖葫芦和秋子梨;还有过年时的杀猪菜的芳香,腌酸菜的滋味,甚至还仿佛嗅到了点燃鞭炮时弥漫于冷空气中的火药味儿,听到那被鞭炮声震落于树梢的雪粉们滑落时的窸窣声……
⑤从本质上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乡愁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个成年人对童年的回望。我13岁离乡,随父母远行贵州,记得那是一个大雪漫漫的冬日,我刚升入初中的第三个月,同学还没认全,就分手南下。但我仍然认定开鲁一中是我的母校。离开时,校门走廊的黑板报上还抄录着我一篇题为《复习》的作文,抄写的老师有漂亮的板书功底,让我一个小新生的作文生色不少。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吧,或许正是这开启了激活我创作才能的第一个阀门?
⑥至今我还记得“小升初”的作文题目是关于向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学习的问答,我回答得很好,这要归功于我和龙梅玉荣小姐俩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同一片蓝天下,对冬季的寒冷与风雪的体会刻骨铭心。内蒙古的冬季不好过,我们的脚上穿着厚重的毡靴,头上戴着狗皮帽子,手的两侧全是红肿的冻疮,棉衣袖口不是棉布的质地,因此冷且硬,而缘于袖口就近可以擦拭被冷空气逗出的清鼻涕,一来二去,袖口被鼻涕浸润,再经超低温一冻,真成了铠甲,弹一下铮然有声,是草原小城每一个男孩子冬季的标配。
⑦故乡冬季最让人惦记的是黏豆包,这是一种满族食品,也是过年必备的主食,一如南方山区的糍粑、北方内地的花馍。山海关外的黏豆包,黏年同音,透着喜庆,加上香甜的红豆馅,芳香略酸的黏黄米面,底下衬以深绿的苏子叶,咬一口美妙无比。尤其是冻得梆硬的黏豆包放进炕上老奶奶的火盆烤过之后,用小手拍打下沾上的草木灰,虽然只是礼仪性的拍打,但也足以证明小城少年卫生习惯的养成了,这时托在手上的豆包有一层焦壳,你一口咬下,沁入舌尖的是热辣辣的芳香味道,其中有豆馅与红糖混合的滋味,有黏黄米发酵后的气息,像米酒,尽管那时我从没喝过,但这种混合气息似乎就像酒一样醉人和馋人,尤其对一个饥饿如狼的草原少年!
⑧下面我要说一种更特别的食物“姑蔫儿”,一度我认为它的学名是灯笼果,因为它成熟后的葡萄状的果实有一层坚韧柔软的外衣,剥开后是苹果味儿的黄莹莹的果实,这层金黄色的外衣极像灯笼。“姑蔫儿”好像只产在北方山海关外,一种美味的小浆果,吃时不用洗,因为有一层天然的外包装。“姑蔫儿”外形如葡萄味道类苹果,有极好的口感,在故乡产量极低,大多种几株在菜地旁,与西红柿伴生共长,因为产量少故而显得珍稀,所以儿时的“姑蔫儿”迹近一个味道的传奇,把玩许久方才入口。
⑨北京这几年瓜果市场上却不乏“姑蔫儿”,十几元一斤,我便大包地买回家,剥去软皮,一洗便是一大碗,然后逐一吃开去,奇怪的是再也没有昔日吃“姑蔫儿”的快乐,也许是供应太充足的缘故吧!
⑩可见乡愁的触发,也需要适当的场景和适时的道具,不光是吃“姑蔫儿”,即便是香瓜,也再没吃出当年的口感。不知是品种的退化还是年龄的增长?总之舌尖上的乡愁,现在真是不易觅到,或许这乡愁一如远逝的岁月和童年,怅望中的怀念已远胜于实地踏勘乃至重回故乡,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的乡愁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⑪日暮乡关,怎一个“愁”字了得!
1.开头介绍作者给小女孩颁奖的情节有何作用?
2.从修辞和描写的角度,简析第4段的表达效果。
3.作者记忆中的童年是快乐的。但为什么结尾又说“一个‘愁’字了得”?
4.本文让我们想起了鲁迅笔下的《故乡》,请概述“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④,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文侯:魏国君主。②罢:取消。③讲:和解。④三晋:韩、赵、魏三国的合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吾与虞人期猎 (2)向者任座之言直
2.翻译下面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2)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3.第1段中能看出魏文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从第3段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3)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4)_____________________,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7)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8)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9)《送友人》中,诗人通过写分离时的动作与声音,来衬托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加点部分,在横线上补写语句,使语意完整。
选择无处不在。人固有一死要重于泰山,是司马迁的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是一次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我们还学过他的另外一首律诗《晚春》。
B.《世说新语》是南朝齐梁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C.《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是诗人闻一多,萧红曾专门写《说和做》来怀念他。
D.《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教育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散文,选自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