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B.投诸渤海之尾(兼词,“之于”)
C.寒暑易节(更替)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竹篾、柳条等编织成的器具)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D.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下列关于课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故事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但对愚公的高大形象有所损害。
D.文中愚公妻子和河曲智叟的话,虽然句式上相似,内容也都是关于愚公年老体衰、移山困难方面的,但语气和目的各不相同。
4.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
②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
③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破坏的时候才有可能有幸存者。
④这是一个很好的昆虫家族。
⑤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A.④①③②⑤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②⑤④ D.④②⑤①③
选出下列选项中对文体知识和作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精选若干材料,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
B.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其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新闻的体裁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于《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D.《昆虫记》,写作技巧高超,“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称为“昆虫的史诗”,其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能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B.“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C.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D.回家变卖了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2月15日,松桃县最后一次脱贫摘帽调度大会在县委礼堂举行,表明松桃脱贫攻坚战役已进入决战决胜。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难道你不认为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研人员是整个科技界的骄傲吗?
D.我国石拱桥的施工与设计有优良的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C.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D.一旦将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