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昆明的雨》(有删减),完成答题。
①我想念昆明的雨。
②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③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④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⑤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⑥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⑦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⑧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⑨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
⑩木香花湿雨沉沉。
⑪我想念昆明的雨。
1.抓住文中相关语段的关键词句,概括昆明雨季的特点?
2.文章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写了自己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品读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体会其写法与作用。
4.文章用“我想念昆明的雨”作结,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综合性学习
(1)人无信不立,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每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请调动你的积累,写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必须注明出处:人名或作品名)。
(2)期末考试将至,松江中学八(2)班准备开展“诚信考试,拒绝舞弊”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两句开场白(不超过100字)。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
选文中“他”的名字是什么?阅读完这本书后,他给你留下最主要的印象是什么?
阅读崔颢《黄鹤楼》,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全诗将神话传说和眼前景物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_____的情感。
2.结合诗句,发挥你的想象,描述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杜牧《赤壁》)
(2)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树树皆秋色,_____。(王绩《野望》)
(4)《渡荆门送别》中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B.投诸渤海之尾(兼词,“之于”)
C.寒暑易节(更替)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竹篾、柳条等编织成的器具)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D.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下列关于课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故事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但对愚公的高大形象有所损害。
D.文中愚公妻子和河曲智叟的话,虽然句式上相似,内容也都是关于愚公年老体衰、移山困难方面的,但语气和目的各不相同。
4.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