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 娑”或“旁逸 斜出”之 类而 言,那 么,白杨 树算 不得树 中的好女 子。 但是 它                        ,也不缺乏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 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 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 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②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 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 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③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 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第①段横线上有五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朴质  严肃  伟岸  正直  温和 B.朴质  严肃  正直  伟岸  温柔

C.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温和 D.伟岸  朴质  正直  严肃  温柔

2.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启发读者思索人和白杨树的联系,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 个“难道”肯定了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联系。

B.第三个“难道”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肯定白杨树的精 神面貌,这正是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C.“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展现了一种更为阔大、深远的境界。

D.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内向外,由虚到实,由小及大,句法同中有异,点破白杨树的 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

3.对选文②③段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A.第②段点明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相似,这既是对上一段联想的补充说明,也表明作者 对抗日军民的态度。

B.第②段中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 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全文的主旨句。

C.第③段写楠木是为了以树比树,以人比人,通过对比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呼应开头,进一步突出白杨树的质朴与坚强,以达到艺术上完整的效果。

D.这两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由形而神,赋予白杨树人的品格,运用了说明、抒 情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全文的中心。

4.对选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A.对比  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  象征 B.对比  借景抒情  以小见大  衬托

C.伏笔  欲扬先抑  侧面描写  夸张 D.伏笔  动静结合  欲扬先抑  想象

 

1.C 2.D 3.D 4.A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选用。这句话是对白杨树精神的赞美。首先确定最后一个空“也不缺乏 ”,应该选择“温和”,因为“温柔”一般是形容女性的,与“伟丈夫”矛盾,排除BD项。“伟岸”“正直”与外形接近,“朴质”“严肃”是内在的精神,因此“伟岸”“正直”在前,“朴质”“严肃”在后,由此确定答案。故选C。 2.D.错误,四个反问排比句,顺序是由外向内,由实到虚。故选D。 3.D.错误,这两段文字运用的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故选D。 4.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的判断。文中描述白杨和楠木,是对比手法。作者借赞美白杨,礼赞人民,是托物言志。先写白杨树“不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到“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文中连用几处“白杨树象征了……”,显然是象征手法。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 接近于通讯体裁。

B.《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用简洁、幽默,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散文,语言平实,饱含深情,看似平淡,却极具表现力。

C.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写的《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 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司马迁,宋朝历史学家,所撰写《史记》记述了 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D.《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客观的向全世界报道了 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B.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C.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D.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使我们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B.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而是永远不会再返回。

C.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D.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异军突起的”。

B.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的检查。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装聋作哑,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亦步亦趋,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催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B.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城惶城恐的地步。

C.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锁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