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苏州园林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

    苏州园林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②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指出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有几个因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 2.(1)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浏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 (2)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 3.举例子,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1)“技术”仅指某种经验和技巧,而“艺术”是一种能给人美的享受的创造性劳动。文中假山的堆叠,不仅仅要有技术,更重要的想让人有一种图画的感觉,因此就必须带上艺术审美的眼光,如“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这些设计讲究配合,讲究艺术性。(2)“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画意”这一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农夫与行者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行者而曰/往事耳

B. 今而后耕之难也/之者不如好之者

C. 行者解衣田/庭如积水空明

D. 喘喘焉不能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非 耕 难 乃 子 之 术 误 矣 人 之 处 事 亦 然 欲 速 则 不 达 也

3.行者对于农夫“数息而后一锄”的认识先后有什么变化?

 

查看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乏其身

②行乱其所为

则无法家拂士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这两方面相互印证,相辅相成。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同时也为进一 步的论述提供了有力的事实论据。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全面地阐述了中心论点。

D.文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度概括地揭示了磨难和挫折对于一个人成才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请你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

全国25个省区市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年内问世。该系列教材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之一,即将面世的25套省级版实验教材基本覆盖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贫》等;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话》《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课题组专家委员还为每个省单独研发了地区历史、文化、民俗与艺术并重的地域文化内容,并系统地镶嵌于原有国学课程之中。

(1)为这则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

(2)理由: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删除“目前最重要的”)

B.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将“由于”放在“他”的后面)

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将“发扬”改为“培养”)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删除“与素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听到妈妈亲切的声音,我刚刚酝酿起来的坚强一下子就被冲击得烟消云散

B.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意见有了分歧

C.他说话总是那么咄咄逼人,因此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交往。

D.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