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阔绰(chuò) 拮(jié)据 坦荡如砥 诚惶诚恐
B.嗜(shì)好 告罄(qìn) 分道扬镖 歇斯底里
C.提(dī)防 诓(kuāng)骗 洗耳躬听 通宵达旦
D.寒噤(jìn) 创(chuàng)伤 扭捏作态 附庸风雅
古诗文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
(2)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4)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5)_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_,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舍生取义、无畏生死、矢志报国的生死观。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风雨中,与好友携手并进的时刻,总让人难以忘怀;节日里,与亲人倾诉衷肠的时刻,总令人记忆犹新;课堂上,与老师对答如流的时机,总让人刻骨铭心……生活中,那些充满温暖的章节,散落在记忆深处,只要我们细心采撷,那些美好的日子,总会连成一片,熠熠生辉……
请以“那段温暖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长林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国家)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语段的主要人物是谁?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
(被遗忘的传统家书)
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正慢慢变得模糊起来。曾有记者在500名大学生群体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以下是根据调查结果制成的图表:
大学生与家人联系方式统计表
(家书何以“抵万金”)
(《北京青年报》)电话、微信、QQ的确方便快捷,但似乎少了一点情感表达上的温度。亲笔书写家信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点。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当它呈现在收信人眼前时,依然热气腾腾。
李蓝(中科院教授):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了2000余封家书,在这些书信里,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间情感,督促子孙用功读书……梁家9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有3个是国家级院士。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书》,还是饱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都为后人所传诵。
李正中(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家书里最重要的就是亲情,在写信的时候,人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而且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也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
傅敏(傅雷之子,《傅雷家书》的选编者):中国传统书信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现,比如说,其中的书法既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又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仿佛写信人就在自己面前,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难表现的。
(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
(国际在线消息)日本文化厅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认为应该亲笔写信的10-19岁的年轻人的比例为62%,30-39岁的比例为57%,与前一次调查相比,分别增长了18和14个百分点。另外,10-19岁的年轻人中有54%的人认为应该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
张海鹰(“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这实际上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让人在家书和E-mail之间做选择,就像让人在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做选择一样。
蔡锐(山东大学生):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系,其次是微信,而写家书的人很少。
B.从调查数据看,日本青年认为应亲笔写信的原因是要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
C.电话、微信、QQ等现代通讯手段与传统家书相比,更方便快捷。
D.现代人越来越少提笔写家书,其实正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
2.根据材料,分点概括传统家书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至少列举三点。
3.有人认为传统家书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会消失。请说说你的看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美学:阐释美好生活之道
刘悦笛
①我们要知道如何审美,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因为审美是社会前进的推动性力量,同时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高级尺度。令人欣慰的是,“生活美学”在如今中国社会连渐成了一个关键热词,从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家居、日常设计、公共艺术、社区设计到城市规划的各个领域,“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都在倡导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审美化。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
②“生活美学”的根在中国。在中国人生活当中,审美与生活始终是处于一种不即不离的微妙关联当中。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被古人赋予了审美化的追求,中国人的审美也在古代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书法就是最显明的例证。
③书法在古代从来没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而是与生活直接贯通起来的。近代开始,书画才成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自西方引入艺术概念之后,东方人很自然地就把文人书法置于艺术的顶端(除了阿拉伯文之外外国乃是没有书法传统的)。然而,直到明代才出现“书家”这种身份,从王羲之、颜真卿到怀素的时代,都没有把书法视为纯粹的艺之门类,他们的作品也不是正襟危坐在那里进行创作,而就是包孕在日常生活实用化的信礼、便贴、序言、手稿、祭文等等之中。书法作为文人的日课,日常书写才是其根基,书法从古至今都没有脱离生活,道理很简单,书法之“书”不过就是写汉字,写出了一定的法度并变得美化才使得书成为“法”。
④“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世界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广度与深度,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就是“生理的”生活美学,如饮食、饮茶等等,饮茶在东方传统当中不折不扣成了“生活的艺术”,所以才有“茶道”的艺术。第二乃是“情感的”生活美学,这是关乎广义之“情”的,交往之乐趣就属此类,如闲居、交游、雅集、人物品藻等等,这些在中国古典文化当中都被赋子了“审美化”的性质。第三则是“文化的”生活美学,这是关乎广义之“文”的。在文化当中,艺术就成为精髓,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琴、曲是,但是文化在古典中国亦很重要,因林苗圈之美,博弈等游艺之美,游山玩水之美都是如此。
⑤所以说,当今中国“生活美学”的积极践行者们,他们就是在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从而为中国生活立“心” ——立“美之心”!
(摘编自2019年03月16日《文摘报》)
1.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审美不仅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更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衡量尺度。
B.“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倡导日常生活审美化,表现中国人对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
C.中国人的审美在古代就已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所以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
D.书法从古至今从来没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从一开始它就是与生活直接贯通起来。
2.“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为什么要倡导“生活美学”?请简要概括。
3.为什么说“‘生活美学’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复兴”?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