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文帝初立,召以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奏之。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召/以为博士 B.谊/年二十余

C.岁中至/太中大夫 D.易/服色制度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诸生于是以为能                   (2)文帝

(3)乃草其仪法                     (4)谊既以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人人各如其所出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

B.当改正朔                        ②诚开张圣听

C.①定官名,礼乐                    ②百废具兴

D.①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尽害之    ②神情与苏、黄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1)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谊尽为之

(2)谊上疏政事,多所欲匡建。

5.从选文可以看出贾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1.C 2.(1)能干,有才能(2)同“悦”,喜欢(3)详细(4)同“谪”,贬谪,流放 3.D 4.(1)(汉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不能说上什么,(而)贾谊都能一一回答。 (2)贾谊多次上书陈述政事,大多是想改变和建立新制度。 5. 才学出众、学识渊博、才华横溢; 有杰出的政治才能、政治才能卓越、政治上有远见卓识 【解析】 1.C项的意思是一年之内提升到太中大夫,“岁中”是副词,作时间状语,状语后应停顿,句子的正确停顿为:岁中/至太中大夫。故选C项。 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说”同“悦”,喜欢;“具”是多义词,“详细”的意思。 3.A.“意”,都是名词,都是“意思”的意思; B.“宜”,都是动词,都是“应该,应当”的意思; C.“兴”,都是动词,都是“兴办”的意思; D.“属”,前者是名词,“类”的意思,后者是动词,“类似”的意思; 故选D。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每(每次)、言(回答,说)、对(对答)”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数(多次)、陈(陈述)、欲(想要)、匡建(改变和建立)”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抓住关键句子分析作答即可。从“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可以看出贾谊才学出众;从“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奏之。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可以看出贾谊为官期间针砭时弊,政治才能突出。据此概括填写作答。 此题实词 实词解释 课内链接/分析 能 能干,有才能 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具 详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从少年到中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向太阳》《大堰河——我的保姆》均出自《艾青诗选》。

B.《孙权劝学》《周亚夫军细柳》《虽有嘉肴》分别选自《资治通鉴》《史记》《礼记》,其中的《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一种文体;“书”是指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记”是古代的一种小说体裁。

D.“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世俗的乐曲;“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借指战事;《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生”是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既加冠”中的“加冠”指已成年。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70年(    ),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国家的坚实根基。中共中央以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为(    ),让拼搏奋斗、报效祖国涌动在普通人内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因为亿万追梦人英雄般的奋斗的原因而更加精彩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一往无前  披荆斩棘  契机  时机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chuò)   拮(jié)据       坦荡如砥    诚惶诚恐

B.shì)好    告qìn)       分道扬镖    歇斯底里

C.)防     kuāng)骗    洗耳躬听    通宵达旦

D.jìn)    创(chuàng)伤    扭捏作态    附庸风雅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

(2)不闻机杼声,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4)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5)__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_,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舍生取义、无畏生死、矢志报国的生死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风雨中,与好友携手并进的时刻,总让人难以忘怀;节日里,与亲人倾诉衷肠的时刻,总令人记忆犹新;课堂上,与老师对答如流的时机,总让人刻骨铭心……生活中,那些充满温暖的章节,散落在记忆深处,只要我们细心采撷,那些美好的日子,总会连成一片,熠熠生辉……

请以“那段温暖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