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目:假如我遇到了 内容:以自己阅读过作品中的人或...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目:假如我遇到了           

内容:以自己阅读过作品中的人或事为遇到对象,如《皇帝的新装》童话中那两个骗子,郑振铎作品里失踪的猫,泰戈尔笔下那朵金色花……

要求:发挥联想和想象,可以叙述事情,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观点。字数在 600至 800 字。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范文: 假如我遇到了孙悟空 这天清晨,我拉开窗帘,听着鸟语,闻着花香,随手从桌上拈起一本《西游记》,不禁入了神,想入非非——假如我遇见了孙悟空…… “怦”地一声,我的房间上方裂开了一个洞,一个人从里面飞了出来,一身耀眼的光芒让我睁不开眼。突然,那道光芒消失了,我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只见他脚踩筋斗云,手持金棍,一身金甲,我叫了出来:“孙……孙悟空!”“哈哈——就是俺老孙”—— 假如我遇见了孙悟空,我会请他教我七十二变。我要变成一个力大无穷的巨人,回到那十年前的汶川,救出那一个个无辜的生灵;我要变成一座学校,居住在那贫困山村,让那里的孩子们拥有丰富的知识,走出世界,成为报效祖国的人才;我还要变成一个见义勇为的军人,坐到那趟大巴上,拦下那个无知而抢方向盘的乘客,保护所有人的安全。 假如我遇见了孙悟空,我会请他教我使用筋斗云。我要踩着筋斗云,奔向世界各地,见义勇为,救下一个个轻生者;我要踩着筋斗云,去那广阔的大海,与海豚鱼儿玩耍;我还要踩着筋斗云去游山玩水,领略世界奇观,欣赏名山名水,好不快活! 假如我遇见孙悟空,我会让他带我去东海龙宫那里玩耍,并向龙爷爷道个歉,还要和虾兵蟹将一起跳舞,一起玩耍;我会让他带我去他那美丽的花果山,和猴儿们一起操练兵器,一起品尝桃子,一起品尝美酒;我还会让他带我去玉帝那里,一起喝喝茶,谈谈话,把民间的艺术表演给他看,还要告诉他,你被写进书里啦! 假如我遇见了孙悟空,我会带他去黄山玩,看看我们中国的五岳之首是何等的磅礴,何等的壮观;我还会带他去黄河,和他一起重温当年在流沙河收服沙僧的喜悦;我还会带他去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带他看看世界最高峰的奇景;我还要带他去图书馆,看看《西游记》,让他带一本回天庭好好欣赏。 假如我遇见了孙悟空,那该多好! 【解析】 这是一道想象类的半命题作文题,既设置了具体的情境,又让考生有充分的想象力空间,可以考查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写作时要仔细审题。审题目内容,“假如我遇到了_______”“如《皇帝的新装》童话中那两个骗子,郑振铎作品里失踪的猫,泰戈尔笔下那朵金色花……”,可见写作的对象确定在自己阅读过作品中的人或事。可以是课内课文中的人、物、事、景,可以是课外名著中的人、物、事、景。这里的“我”可以是自己本来的身份,超越时空,写自己与名人或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与生活,写出自己受到的感动或影响,得到的启示;也可以把自己化身为遇到的人所处的时代中的人物 ,甚至化身为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叙写所遇到人物的生活,赞美其品质,评价其精神。如写《假如我遇到了陶渊明》,化身为陶渊明东篱下的一朵菊花,见证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表达对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敬仰;如写《假如我遇到了孙悟空》,跟他一起游览花果山、水帘洞,一起看清澈见底的小河,听鸟语嗅花香,观赏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个筋斗云飞入天际,尽情享受清新的空气,以此表达保护环境的主题;如写假如我遇到了郑振铎作品里被冤枉的那只猫,要告诉它要勤快,有活力,炼就本领,要学会改变自己,这样才能得到人的认可与尊重;…… 审要求:发挥联想和想象,可以叙述事情,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观点。叙述事情,情节上应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突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情节的曲折,引人入胜。 想象类作文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入全部感情,避免干巴巴的叙述;(2)材料要丰富,内容要充实;(3)大胆想象,富于创新;(4)条理清楚,紧扣主题;(5)想象要合理,要符合逻辑。切不可盲目发挥想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西洲曲

南北朝乐府民歌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查看答案

橘树

陕西刘公,为兴化令,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道士云: 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乃受之。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女抱树娇啼。家人绐之曰: 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下,乃行。

女归,受庄氏聘。庄丙戌登进士,为兴化令,夫人大喜。窃意十余年,橘不复存;及至。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问之故役,皆云: 刘公去后,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更奇之。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夫人曰: 君任此不久矣。 至秋,果解任。

异史氏曰: 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其实也似感恩,其不华也似伤离。物犹如此,而况于人乎?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兴化令:福建兴化县县令。②绐(dài)之:哄骗。③墀(chí)下:台阶下的空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问之________)        (2)更________

(3)憔悴无________)        (4)窃十余年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暂 去 且 将 复 来 女 信 之 涕 始 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2) 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

4.有人认为,蒲松龄志异小说以超现实的情节反映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结合《橘树》加以具体说明。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报纸都登啥?

最近,在热播的古装剧《鹤唳华亭》《庆余年》中,观众发现“邸报”很好玩,仿佛成了皇帝和大臣们一早起来就浏览并热议的“热搜”和“头条”,朝堂动向、社会八卦都在其中。新媒体时代,回望中国古代报纸,也能钩沉出不少有趣的掌故。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堪称报纸起源。唐朝中期,藩镇纷纷在京设邸,后简称进奏院。进奏官类似今天的“编辑记者”,重要任务就是传递朝廷政治信息,按日期连续地整理朝廷新闻,抄写后传送到各地,这种报纸叫进奏院状报、进奏院状、邸吏状或报状。

唐人孙樵写有《读开元杂报》一文,记叙了他在湖北一带所读到的开元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报纸,有数十页纸,记载的大都是开元年间的朝廷政治新闻,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

1900年,人们在敦煌石窟发现了一份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的进奏院状,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这份报纸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朝廷所在地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归义军节度使派出官员到朝廷驻地请求旌节的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编号S1156。宋代以来,读报纸成为官员们和士大夫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南宋以后,在民间也开始有了阅读报纸的风潮。

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也包括一些社会新闻、自然灾害信息之类。但内容相对简略,不会抄录这些奏章文字的全文。

宋人的诗作里有不少是写读完邸报之后的感想,比如苏东坡《小饮公瑾舟中》中就有“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此去澄江三万顷,只应明月照还空”的句子。再比如王安石的《读镇南邸报》一首,杨万里读邸报后的感事诗七律一首,都写于看邸报之后,抒发了诗人对宦海沉浮和世事的感慨。

中国民办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由部分进奏官和书坊主人私自发行,其实是一种非法出版物。南宋时,这种民间报纸被统称为“小报”,有时也称之为“新闻”。明代中叶以后,政府默许民间自设报房,公开出售报纸。这种报房类似今天的报社,如公慎堂、荣禄堂、聚升、聚恒、同顺、同文等。大多设在北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开始印有报头。这种报纸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所以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而且以订阅为主,读者所付报纸费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读者主要是官吏、士绅和商人。《京报》刊登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类:皇帝的谕旨、大臣的奏折和宫门钞。其中,官门钞就是朝廷内部传来的,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

(节选自《扬子晚报》2019年12月3日)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西汉时期就有邸报制度,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报纸现藏于敦煌石窟。

B.邸报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唐朝称“进奏院状报”,宋朝则称“小报”。

C.文章列举苏东坡诗句,是为了说明邸报是北宋文人士大夫接触国家大事的重要途径。

D.明代《京报》的核心追求就是牟利,报房出版的报纸,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

2.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报纸历史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

3.阅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

西汉

唐代

宋代

明代

朝廷新闻

(1)

(2)

谕旨、奏折和宫门钞

 

 

4.下面是手机人民网的两个界面。与古代邸报相比,谈谈新媒体时代“报纸”的变化。

 

查看答案

在大海彼岸

①1902年3月24日下午,鲁迅和南京陆师学堂的同学张邦华、顾琅、伍崇学等人一起,在学堂总办俞明震带领下,踏上停泊在南京长江码头的日本客轮“大贞丸”号,开始他东去的航程。

②远行的鲁迅,心情是很兴奋的。摆在他面前的是另一种陌生的路,另一个未知的、神秘的大千世界,他将在那里展开新的追求,撰写生活史上新的一页。此时许多朦胧的憧憬,像蓝色的海波,像白色的浪花,在他心中跳跃……

③江风轻拂,“大贞丸”沿着浩荡的长江徐徐行进,鲁迅站在甲板上,眺望大江两岸秀丽的山峦,这时,他看到在葱翠的树丛里,是农舍残破的乡村,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就这样,带着对故土的恋情,告别了贫穷而充满期待的祖国,他开始了异国学校生活。

④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很多,但像鲁迅这种从西式学堂里出来的还是少数,多数留学生是从旧式学塾、书院出来的,他们拖着长长的辫子,来到被大海包围的国家,有的是在改革的风潮中来赶时髦,说不上什么抱负;有的确实是想学点新的本领,好回去挽救垂危的王朝;也有的甚至是借此来玩一玩,镀镀金,观赏观赏岛屿之国的风光。这些留学生们生活得很惬意,在上野樱花烂熳的时节,他们时常成群结队在那里悠闲地赏玩。他们本来拖着长辫子,现在因为留学生须戴制帽,便把大辫子盘在头上,直顶得帽子高高耸起。也有散开辫子,盘得平平的,摘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样。鲁迅看到这种模样,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反感。

⑤但同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其他的中国人中,却又集中了一批民族的精华。孙中山、章太炎、邹容、梁启超等反清运动领导人,都在日本传播他们的思想,组织他们的抗争力量。鲁迅到日本后,感受到一种在祖国大地上未曾感到的热烈的革命气息。他感到鼓舞,感到春意般的希望在心中流动。他经常走出校门,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本来就沸腾着的血流,被革命先行者讲演中的慷慨之词,掀起了一阵阵的波澜。

⑥那时的革命者极力鼓动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这引起鲁迅的共鸣。1903年3月,在弘文学院江南班中,他决然地第一个剪掉了辫子,表示自己反抗种族压迫的决心。剪发之后,为了给自己的决心作证,他特地拍了一张“断发照”。对着照片,他看到新的自己,瞬间,大海彼岸风雨如磐的祖国和苦难呻吟的同胞又呈现在他的眼前,向他召唤,他一腔炎黄之血喷张开来,提起笔,在这张照片的背面,抄下明志诗: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⑦在海波长扬的日本,鲁迅一方面与热血沸腾的同伴一起开拓前进道路,另一方面则利用这个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流的天地,拼命地学习。不仅学日文,学德文,而且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夜以继日地吮吸各种知识的乳汁。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艺术和被引入日本的西方古典美学著作以及其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都给鲁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他以后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他的精神生命被新的知识润泽得一天比一天充实了。

(节选自刘再复《鲁迅传》)

1.结合语境,完成下面对话。

小张:我认为这个句子                     (1)                      

2.文章④ ⑤两段都写到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有什么目的?

3.读君诗,知君人。阅读“明志诗”和下列补充材料,说说你对青年鲁迅的印象。

4.文章结尾说,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精神生命被新的知识润泽得一天比一天充实了”,联系《朝花夕拾》相关文章,探究鲁迅作品“精神生命”的内涵。

 

查看答案

品读经典之美。

(1)有人说“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这句话给你怎样的阅读启示?以《<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为例,作简要说明。

(2)《西游记》第一回就交代了孙悟空是由仙石孕育而生的,“石性”精神贯穿他整个取经过程。选取下面情节,结合你的阅读体会,阐述孙悟空“石性”精神的具体表现。

A.大闹天宫            B.三打白骨精            C.三借芭蕉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