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 ①我16岁那年,读了高中。学...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

①我16岁那年,读了高中。学校是在离我家八九里外的一座山下、一条河边。我每天一早在天色蒙蒙亮中起床出村,急急地沿着一条沙土马路,朝学校奔去,午时在学校吃饭,天黑之前再赶回家里。

②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徒步地早出晚归。中午为了节俭,我不在学校食堂买饭,而在校外的围墙下面、庄稼地边,用三块砖头,架起锅灶烧饭煮汤。

③每每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同学从身边过去,看到他们可以骑车上学、下学,可以骑车回家吃饭,我像一个农民站在干旱的田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山那边的落雨。

④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可我知道,自行车对于那时乡村绝大多数的农户是多么奢侈,尤其对于我家——连一棵未成材料的小树都要砍掉卖去买药的常年有着病人的家庭,想买自行车无异于想让枯树结果。

⑤我去山上挖地丁之类的中药材去卖;我开始不断向父母要上几毛钱说学校要干某事用;我到附近的县水泥厂捡人家扔掉不用的旧水泥袋,捆起来送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我用三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存下了32元钱。

⑥我决定到县城买一辆旧自行车,在一个星期天以无尽的好话和保证为抵押,借了同学一辆自行车,迎着朝阳骑车子朝县城赶去。

⑦为了能够把买回的车子从县城弄回来,我又请了一位同学坐在借来的自行车的后座上。可就在我们一路上计划着买一辆什么样旧车时,我们和迎面开来的一辆拖拉机撞在了一起。

⑧我的手破了,白骨露在外面。同学的腿上血流不止。

⑨最重要的是,我借的自行车的后龙圈被撞叠在了一块儿,断了的车条像割过的麦茬儿。我和同学把自行车扛到镇上修理,换了一个新的车龙圈,换了二十几根车条,一共花去了28元钱。当手里的32元钱还剩下4元时,我再也不去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事情了。

⑩在一个黄昏,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院落里停了一辆半旧的邮电蓝自行车,说县邮电局有一批自行车退役,降价处理,哥哥就给我买了一辆,60元钱。

我知道哥哥那时作为邮电局的职工,每月只有21元6角的工资,骑车往几十里外的山区送报时,几乎每天只吃两顿饭。

可我还是为有了一辆自行车欣喜若狂。这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实在是伴随着我走过了命运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我不仅骑着它有些得意地读了一年半的高中,而且高中肄业以后,让我每天骑着它到10里外的水坝子上当了两年小工;甚至,还让我骑着它到100里外的洛阳干活挣钱,以帮助家庭度过岁月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漫长的光阴。

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满足了我少年的虚荣,使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一切艰辛都会在我的自行车轮下被我碾过去;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

直到20周岁我当兵离家以后,家里因为总有病人,急需用钱时又把这车以6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

如今,每年回家走在镇街上,我都忍不住要四处寻找张望。

(选自《读者》 2015年第2期)

1.本文以自行车为线索贯穿全文,仔细阅读,完成下面的内容梳理。

渴望有一辆自行车——_____________________——买车梦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念自行车

2.品析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

3.阅读文中画线句,作者写“哥哥”的工作和收入情况,目的是什么?

4.为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仍对那辆邮电蓝的自行车难以忘怀?

5.本文采用了顺叙的方式,请在文章开头补上一个简洁的段落,使得文章的记叙顺序变为倒叙,同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1.自己挣钱买自行车哥哥给“我”买自行车卖掉自行车 2.运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无比渴望。 3.使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哥哥的收入低、工作辛苦来说明哥哥买这辆自行车的不易,烘托了哥哥对“我”的爱。 4.这辆自行车伴随着“我”走过了生命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它满足了“我”少年时期的虚荣,使“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更何况,这辆自行车还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5.走在大街上,我总爱四处张望,希望能寻找到那辆曾经属于我的邮电蓝自行车。 【解析】 1.试题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围绕“自行车”为组织语言,概述出与“自行车”与“我”之间发生的事件。 2.试题欣赏重要语句。“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明显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答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内容外,要答出“我”的情感。 3.试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写“哥哥”的工作和收入情况,目的是反衬买这辆自行车的不易。答作用时一定要答出人物的情感因素。 4.试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12段“可我还是为有了一辆自行车欣喜若狂。这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实在是伴随着我走过了命运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13段“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满足了我少年的虚荣,使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等。还要答出自行车对亲情的意义。 5.试题在文章开头补上一个简洁的段落。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顺序就自然就变成了倒叙,可组织一个我在寻找我的邮电蓝自行车的情节,这样就和结尾呼应上了,使结构严谨,文章浑然一体。这样的开头也造成了悬念,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春》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1.依次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图景。

春草勃发图→___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____图。

2.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换成括号中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长)出来。

3.作者写景,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描绘。文中画线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花、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

(3)吾日三吾身。省:______________

(4)吾十五而志于学。有: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_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2.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几层意思?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勤劳酿造蜂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共收集了鲁迅的___篇回忆性散文,最初以《________》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2)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请你写出两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