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唯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亭不雍氏而去      拔:攻取

B.寡人请以国          听:服从,照办

C.何为高都            与:和

D.韩氏于兵            罢:通“疲”,累。

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秦国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A.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B.秦闻之必大怒/面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C.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D.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贺得充周也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苏代向周君表明自己可以让韩国不向西周求兵求粮并且献出高都。

B.楚将昭应曾说一月便能夺取韩国的雍氏,现在包围雍氏五月不能攻下。

C.韩国相国听信了苏代的言辞,将高都献给西周。

D.苏代认为如今韩国包围雍氏已经5个月了,还不能攻克,这暴露了楚军的处境困窘。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票于周,此告楚(是韩国)病也。

 

1.C 2.B 3.D 4.楚王刚刚不相信昭应的计策。现在您竟然向西周征兵征粮,这明明是告诉楚国(韩国守城)困难。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何为与高都:您为什么不把高都之地送给西周呢?与:给。故C错误,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根据全文大意,按照句子内容断句;根据句子意思,按照句子成分断句;按照关联词语断句;按照虚词断句。秦闻之必大怒(秦国知道以后必然大为震怒)/面焚周之节(不仅会焚毁西周的符节)/不通其使(而且还会断绝使臣的来往)/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这样一来,阁下就是在用一个破烂的高都,换取一个完整的西周)。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今唯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可知,是楚国包围雍氏已经5个月了。故D错误,选D。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始,开始。计,计策。乃,竟然。甲,士兵。及,和。票,粮食。于,向。病,困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恐惧的意义

毕飞宇

①有一次我与一个盲人聊天,他说,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胆小,他为此感到羞愧。但我祝福了他。他很奇怪,胆子小有什么值得祝福的。我说,胆怯的意义重大,它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一个心理特征。

②我儿子七八岁的时候胆子就很小,每当他感到恐惧的时候,我就会把他拉到一边,说:“孩子,恭喜你,你真了不起,你成长了,你有恐惧感了。”儿子最初非常吃惊,他问我,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鼓励他勇敢,而我却为他的胆怯感到自豪。我说,恐惧太重要了。如果你在大白天爬山,你也许能健步如飞,可是,如果你是在夜里,当你面对外部世界失去判断的时候,你的胆子自然就小了。这是必须的,这就迫使你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果你在黑夜里爬山也像白天那样健步如飞,你一定会掉下去。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天爷对我们是爱护的,他给了我们一个无比重要的礼物,那就是胆怯。胆怯是上天对生命的提示,它让你保护自己,让你自珍自爱。

③人是要往前走的,在往前走的时候,勇气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你的勇敢是不是盲目的?生命从不孤立,它和周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联系里,有些有益于生命,有些却有害于生命,这就需要我们有理性,能判断。当我们理性地处理了困难,再鼓足自己的勇气,我说,这叫勇敢。相反,你毫无理性,只是草率行事,只是盲目,我要问,这样的勇敢又有什么意义?恐惧的意义就在这里。它让你停下来,先分析一下外部的局面,找到障碍在哪里,再寻找克服障碍的方案,然后再去行动,这才是有价值的。

④你们也许要说,盲人看不见,所以胆怯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是健全人,我们什么都看得见,我们为什么还要有恐惧感?我想反问一句,你真的不是盲人吗?你能看见你的后脑勺吗?你看不见,这就叫局限。

⑤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声音,我们听不见,狗却能听见;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气味,我们闻不到,猫却能闻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特殊的颜色,我们看不见,鸟却能看见。简单地说,科学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信息我们人类根本捕捉不到。还有一点更重要,许多精神我们是领悟不到的,许多理念我们是领悟不到的,许多思想我们也是领悟不到的。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什么都领悟到了,然而,无比勇敢,无比莽撞,一哄而起,一哄而散,这就比较要命。我们应该对这个世界再谦卑一点,不要那么自信,不要以为我们真理在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盲区的,这是我写完《推拿》之后最大的感受。写完《推拿》,我在精神上是有成长的。一本书实在不算什么,我最大的欣慰是,我心平气和地承认了一件事:我就是个残疾人。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看不见、听不见、闻不到的东西,还有许多我这一辈子都无法领悟的东西。夏虫不可以语冰,我就是那只夏虫。

⑥当然,遗憾也有,作为一个“残疾人”,我尚未建立起与残疾人相匹配的心理:我的恐惧感依然不够。既然每个生命都是有局限的,那么,心平气和地告诉自己吧,离地三尺有神灵。

1.对“恐惧的意义”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恐惧让我们在面临未知的状况时,能够放慢脚步,小心翼翼。

B. 恐惧的意义在于它让你停下来,这才是有价值的。

C. 该勇敢还是该胆怯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理性、能判断。

D. 胆子变小,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2.第⑤段中,作者说自己是个残疾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把自己看作残疾人也好,看作夏虫也好,其实是一个意思。

B. 把自己当成残疾人,不否认自己有盲区,是一种谦卑的姿态,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C.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太多东西我看不见、听不见、闻不到,所以我一辈子都难以捕捉到这个世界的全部信息,一辈子都难以领悟这个世界的精神和理念。

D. 写作《推拿》的过程中,作者深刻地领悟到生命个体的局限性。

3.下列引文中,与文中“离地三尺有神灵”意思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

A.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曾国藩)

B. 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歌德)

C. 海中的月亮再明,也照不出海的深浅;自己的眼睛再亮,也看不见自己的面容。

D.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王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C.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据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混土据出抛在地面。

D.“一带一路”不是排他、封闭的小圈子,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制度、宗教、文明、 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均可共同参与、共享机遇、共享繁华的国际平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铁开进机场,铁路与港口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交通枢纽的作用。

B.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C.只有解决共享住宿无法可依的感尬,将其纳入制度化轨道,规范服务标准,厘清平台 责任,才能推动这一新业态行稳致远, 健康发展。

D.“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的实施, 是推进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       .读书_     _.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维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__    _中国人的血脉里。

A.期许  融入  滋养 B.期许  滋养  融入

C.融入  期许  滋养 D.滋养  融入  期许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项是

A.改 要(sài)  锐不可(dāng) 眼花

B.首(qiáo) 息敛声(pǐng)  震聋发

C.(qiǎo) 精竭虑(dān)   惨绝人

D.亮 教huÌ)诚诚恐(huáng) 藏污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