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

⑥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④段画线句子删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请指出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简述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1.读书可以养气。 2.不好。这句话是讲气弱的危害,从反面论证本段的观点,并与下文形成对比论证,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不读书就不能养气,写不出好文章的观点。 4.先引用曹丕和韩愈的话,引出“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观点,然后解说关于“气”的两个层面的涵义,最后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本段的观点。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或者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本文在开头第一段末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养气。全文内容都是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述的。 2.本题考查反面道理论证的作用。划线句是从反面进行道理论证,论证了如果自身气弱,就容易被书拿住,不能融会,更不能运用;这就与下文的“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形成正反对比认证,使论证更充分全面,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可以养气”这个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的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划线句运用的是比喻论证,将“读书不足,养气不够”比作“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如果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的观点,进而也论证了中心论点。 4.本题考查段落的论证思路。论证思路(过程)是指作者论述观点或论题的思路。一般是这样表述的:首先提出…,然后通过…进行论述,接着又通过…论述,最后强调…论点或得出…结论或提出…希望等。按照这个思路,本题可分析如后:先引用曹丕“文以气为主”和韩愈“气盛言宜”的话,引出本段的观点“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怎么写就怎么写”;然后从本气、养气两个层面解说“气”的涵义;最后将“自身气弱的人”和“自身气足的人”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读书可以养气”的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有盗牛而被拘者,其熟人过而问曰:“汝何事?”答云:“晦气撞出来的。”问:“晦气何能自来?”曰:“适在街上信步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遂拾之。”问曰:“然则罪何至尔?”复对曰:“绳头还有一小牛。”问者愕然。

(乙)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注释)①对:回答。②舟楫:泛指船只。③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④角黍:即粽子。

1.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画出三处)

适 在 街 上 信 步 见 地 上 草 绳 一 条 以 为 有 用 遂 拾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然则罪何至尔  然则:____  ②之竞渡  谓: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A.屈原五日死 B.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楚人舟楫拯之 D.五日投角黍祭屈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晦气何能自来?”

(2)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5.读完(甲)文后,你有何感悟?(乙)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在诗的前两句使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2.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里,诗人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B.“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节奏短促,音调高亢,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心事。

C.诗歌表现了诗人鄙弃富贵利禄,济世不能、弃世不忍的矛盾心情。

D.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严酷的现实,一是远大的理想,两条线索交替、冲突,呈现出此起彼伏、飞腾跳跃的气势。

 

查看答案

学校开展“诵读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我朗涌)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阅读我创作)

(2)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暖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②“水清鱼读月,山静乌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

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⑤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①④②⑤ C. ④①⑤③② D. ②⑤①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一篇文章不能断章取义,要把全篇文章读完了才能去评判文章的好坏。

B.这些老科学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丰功伟绩,人们永世难忘。

C.登山队员前仆后继,跌倒了又爬起来,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

D.人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