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亵渎 佝偻 文曲星 不言而喻 巧言令色 B.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亵渎     佝偻     文曲星     不言而喻     巧言令色

B.诘问     飘逸     垫脚石     免冠徒跣     不屑置辫

C.辐射     娉婷     挡剑牌     波澜不惊     相得益彰

D.桅杆     槡梓     擎天柱     彬彬有礼     心无旁骛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形近字、同音字的书写,注意常用的形近字、同音字的积累和辨析。BCD均有错字,改正如下: B.不屑置辩; C.挡箭牌; D.桑梓;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淤泥      累赘/日积月       筹交错/不应求

B.堪/劫难      挑剔/拨离间       强不舍/不其然

C./跃      托/堂大笑       孜不倦/以为是

D./作揖      /姗来迟       面面厮/长补短

 

查看答案

请你以“难忘那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2)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论语>十二章>节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5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        (4)博学而志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传/不习乎

C.可以/为师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请你结合学习实际,谈谈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查看答案

奶奶的粽子

(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咋夜露珠的清香。

(2)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柔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3)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4)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 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5)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 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 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 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6)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 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 奶奶说,妮儿不急 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 ,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予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 ,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 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 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7)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的粽子。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8)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围绕奶奶的粽子,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_________,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

2.文章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起一只棕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蓄”?

 

查看答案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1)乡下的黄昏,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看;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2)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3)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的,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4)从河堤往下,是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5)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6)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7)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8)在村庄那边,鸟叫声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在田野尽头,村庄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9)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10)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團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原文有修改)

1.本文写景以空间变化为序,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分别是:河堤上,_________,在村庄那边,_________

2.文章第6、7段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你在里面打滚儿, 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4.结合全文谈谈对“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