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

古诗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共婵娟 春蚕到死丝方尽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分记忆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形式。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难度较大,要先根据前后文提示选准诗句,然后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须注意“婵娟”“丝”“跃”“璧”“燕”“君”“赢”等字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亵渎     佝偻     文曲星     不言而喻     巧言令色

B.诘问     飘逸     垫脚石     免冠徒跣     不屑置辫

C.辐射     娉婷     挡剑牌     波澜不惊     相得益彰

D.桅杆     槡梓     擎天柱     彬彬有礼     心无旁骛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淤泥      累赘/日积月       筹交错/不应求

B.堪/劫难      挑剔/拨离间       强不舍/不其然

C./跃      托/堂大笑       孜不倦/以为是

D./作揖      /姗来迟       面面厮/长补短

 

查看答案

请你以“难忘那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2)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论语>十二章>节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5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        (4)博学而志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传/不习乎

C.可以/为师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请你结合学习实际,谈谈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查看答案

奶奶的粽子

(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咋夜露珠的清香。

(2)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柔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3)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4)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 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5)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 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 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 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6)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 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 奶奶说,妮儿不急 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 ,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予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 ,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 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 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7)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的粽子。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8)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围绕奶奶的粽子,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_________,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

2.文章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起一只棕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