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实抻面馆
吴晓芸
①从歪歪扭扭、破破烂烂的百里弄口进去,便到了实抻面馆。面馆是一家老店,主抻面师傅已传到第四代,这一代师傅,大家都叫他阿城。初见其店名,真觉着不错。“实抻”音为“实诚”,是店子精髓。
②面馆不大,装修简单,白墙木桌,再配上三顶“吱吱呀呀”的风扇,便是全部,店里就阿城一人,抻,拉,煮,各类拾掇,全在他一人。客人来吃面,先拉着嗓喊一声“宽面,重挑”,等到一声“要的”后,再歇上分把来钟,一只蓝白大瓷碗便出现在你眼前,里面的红油还在沸腾冒泡,诱人的香味迎面扑鼻。热闹时,晚来的人们只能蹲坐门口排置的一张张小凳子上,就着一条条高椅子“嘶溜嘶溜”大快朵颐。
③这抻面可也是一大绝活。只见阿城一溜面团,将其来回甩打,抻几次,分数十股,然后再掐头掐尾,抖入锅中,从不拖泥带水,满是实把式。 出锅后,再浇上“突突”冒汁的码子。客人们也喜看,瞧着舒心,自然觉得吃得开心,也算应了“实”这名号。
④六月初的夜,蝉噪声此起彼伏,闹人心噪,我不禁念起那一抻令人顺心的面。于是,趁夜而来,准备吃食些宵夜。
⑤我进入店里时,吃客已是三两而已,待我的面端上桌时,店里只剩下我一个了,阿城招呼了一声:“吃完打烊嘞!”我抬起眼,惬意地眯了一下:“哦!”
⑥阿城说完背过身,开始草草收拾着,我边吃边看他忙活,只见他从厨房提出一桶剩汤水,就着火烹煮,剩汤水在昏黄灯光照耀下,显得油腻腻且昏浊。我瞥了一眼,顿时胃口全无,草草地扒了儿口,准备离开,突地,阿城从灶台边抽出一根发黄发黑的木棒,不停地搅着桶里的潲水。我心下一惊,脑中飞速思索,顿时浮出一个猜测:这阿城莫不是在炼制潲水油吧?我一想到这里,胃里便感到有什么东西在一阵阵反扑,我强压下不造,仔细盯看阿城。他似乎感到了什么,却没有停止手上的活儿,道了一声:“吃完了吧,我准备打烊了!”
⑦一听这话,我心想,真是做坏事呢!都赶人了。心中猜测已经着实九分。我佯意离开,走到了门口隐蔽居民楼道间,哆嗦着手抽出手机,开始录犯罪现场。我手上不稳,心里却稳,这阿城,太不诚了,每天吃面的人那么多,要都吃了这潲水油,可害了多少人啊!过一会儿,阿城便端了个盆出来,转身进了一旁更深的巷子,我赶忙跟上,心在突突跳,忽然,阿城停了下来,他将盆子放在地上,缓缓逼倒出盆中浮油,他又从兜里掏出些面块,掷入其中,我惊讶不已,刚想发声,这时,周围慢慢围上来三两只流浪猫,不一会儿,又来了数十只流浪猫,流浪狗,它们嗅了嗅盆子,围了上去吃了起来。阿城做完了这一切,就离开了,途经我藏身之地,他似乎停顿了一下,又快步走开。原来竟是如此,他是在用剩菜喂食周边的流浪动物们。
⑧我脸上真臊啊!我的手机也不知不觉地收入包中,整个仿佛是被定住了,挪不开一步,过了片刻,我才缓过神来,将自己阴暗又隐晦的小心思丢弃在这个角落里。又回到巷子口,我瞧见面馆上头大字——“实抻”,觉得不仅实,还善。
⑨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真真指这样吧!
1.面店老板阿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分析。
2.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只见阿城一溜面团,将其来回甩打,抻几次,分数十股,然后再掐头掐尾,抖入锅中,从不拖泥带水,满是实把式。 出锅后,再浇上“突突”冒汁的码子。
3.文章“我脸上真臊啊”中“臊”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根据原文描述,你认为实抻面馆是靠什么样的精神来经营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书
琦君
(1)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2)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3)“那本橡皮纸的。”
(4)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5)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6)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7)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触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8)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 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9)母亲当然还有其它好多书。像《花名宝卷》《本草纲目》《绘图列女传》《心经》《弥陀经》等的经书。她最最恭敬的当然是佛经。每天点了香烛,跪在蒲团上念经。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有时一卷都念完了,也没有看她翻,原来她早已会背了。我坐在经堂左角的书桌边,专心致志地听她念经,音调忽高忽低,呼慢呼快,却是每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正正确确。看她闭目凝神的那份虔诚,我也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念完最后一卷经,她还要再念一段像结语那样的几句。最末两句是“四十八愿渡众身,九品成令登彼岸。”念完这两句,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
(10)《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11)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1.作者琦君以“母亲的书”为线索,勾勒母亲的形象。请问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的哪三部书?围绕这三部书,记叙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书名 | 与母亲有关的事 |
橡皮纸书 | ①橡皮纸书中夹着外婆绣花的图样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琦君以一双不谙世理的小女孩的眼光“探究”母亲的书,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令人感慨万千。读了全文后,你觉得琦君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按要求理解并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1)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2)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4.这篇散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文章表达的主旨与《秋天的怀念》有什么相似之处?
填写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3)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7)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8)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解缙①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②。上③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④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⑤言以困⑥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选自冯梦龙《白话笑史》)
(注释)①解缙(jiè jìn):明朝第一才子,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江西吉水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明成祖朱棣。④遽(jù):立刻。⑤诡:诡辩。⑥困:难倒。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缙/尝从游内苑 B.此谓/一步高一步
C.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D.化作嫦娥/下九重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说(______) (2)方(______) (3)料(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2)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4.读了本文,你认为解缙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甲)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乙)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了一种感伤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B.甲诗首句中的“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
C.乙诗首句描写了寒食节万户无烟的萧索景象。
D.甲诗中“贫居往往无烟火”说明寒食节百姓的快乐;乙诗中“把酒看花想诸弟”说明寒食节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甲诗侧重于悲身世,乙诗侧重于思念亲人。
B.甲诗一二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抒发了诗人极度悲伤的感情。
C.乙诗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实写故园的寒食景色,烘托对亲人、故园的怀念之情。
D.甲诗“不独”“往往”运用对比,揭示出当时社会的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分句,使之构成完整得排比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
A.幸福是默默无悔、无私无畏的奉献。
B.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悲愤。
C.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
D.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