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他其实不普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他”也可以写成“她或它”...

请以“他其实不普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他”也可以写成“她或它”。(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范文: 他其实不普通 并不高大的身材,略微黝黑的皮肤,鼻梁上架着一副老式眼镜,但这副其貌不扬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不普通的心……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午后,云直压到了楼顶。唉,这个鬼天气,我又没带伞,怎么自己回去啊?!“轰——”隆隆雷声响起,倾盆大雨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心里一阵烦躁,我搔了搔头,继续做起了作业。 “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一涌而出,留下我一人在教室里不知所措。算了,冲出去试试吧。我背上了书包,冲进了肆虐的风雨中。不行!雨太大了,还是在班上写会儿作业,等会儿再看看情况吧。转身,我又回到了教室。 哎,那不是皓辉吗?只见他挥舞着扫帚,额头上仿佛还有几颗汗珠在慢慢滚动着。今天不是皓辉值日啊,他怎么在这儿打扫呢? 我快步走上前,想要一探究竟。“哎,皓辉,你怎么在打扫啊?今天不是你值日吧?”“今天不是我值日,但是下这么大的雨,班级又这么脏,值日生都先走了,我没什么事,就留下来打扫一下。”“哦,那你先扫吧。我没带伞,做会儿作业。”“好吧,那我会不会打扰到你”“不会,不会。”我摆了摆手,自顾自回到了自己的作业,拿出作业来做。 “刷刷刷……”窗外的雨声与室内的打扫声汇成了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做了一会儿作业,我忍不住转过头去看了看皓辉。他的双手不断地挥舞着,眼睛宛如两支利箭不断地搜寻着找着那些被遗忘已久的垃圾扫帚碰不到的地方,还用手把垃圾小心翼翼地捡起来,他竟如此认真。 “皓辉,我来帮你。”“不用,不用,你好好做作业就可以了。”“我作业做完了。”“那真是太好了。”我拿起扫把,认真地扫了起来。扫着扫着,突然听见皓辉说:“你这里扫得不好啊!”我抬起头一看,皓辉正捡起一张碎纸。“这没什么啊。”“这样就干净了。”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觉得他在灯光下显得无比高大。 不知不觉,月亮的小脑袋从云朵间钻了出来,雨也渐渐停了。在我俩的合作下,教室各个角落尘封的垃圾都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月光之下,我和皓辉并肩而行,时不时地偷瞄他几眼,是的,他长得如此平凡。但他却是个有公德心的人,他又是如此得不凡。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他(她或它)其实不普通”写作时首先应该抓住题目中的“其实”,记叙文就应该有一个谜底揭晓的过程,要重点写出此过程。 “不普通”是对他(她或它)某种品质、某种精神的赞美。此题可发散思维,扩展内涵。写出补题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扩展补充的内容,决定了选材,比如“他(她或它)其实不普通,他原来这么自信”“他(她或它)其实不普通,他(她或它)原来这么坚强”“他(她或它)其实不普通,他(她或它)原来这么有力量”“他(她或它)其实不普通,他(她或它)原来这么有担当”等等。“其实”充满着一种人文思想和美学关怀,有点让人猝不及防的感觉,一下子之间就明白了,那么在理解的时候要明确原来认为他(她或它)是什么样子的,其实是什么样子的,需要学生去准确的去把握,从中找一下差距,寻求一种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去把握题目所蕴含的一种思想,解答时要突出这样的一层意思,把自己现在知道的一种原因结果进行表述,把自己内心深处的那样的一份感动、一份悸动、一份思考进行表达即可。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注意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爱陷阱

(1)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2)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3)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4)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5)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6)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7)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8)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9)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10)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11)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12)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13)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14)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15)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16)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17)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1.“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这说明“他”存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

2.“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____父亲和____父亲两个阶段。

3.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

4.本文巧设伏笔。请在文中找出与第(15)自然段中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不止一处)

5.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试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含义:________

形象: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

“我”自称患有咽炎,_____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______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彼此”一词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

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以“芬芳的蜡梅花”为题有哪些作用?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秦湄毳《芬芳的蜡梅花》)

(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师》)

(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

(2)分别说说你对(甲)段中“小胖”和(乙)段中“我”的行为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牧竖》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去:距离。④仓皇:惊慌。⑤嗥(háo):狼的叫声。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⑦致:使。⑧趋:向,到。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解释加点的词语。

甚仓皇________

②屠自后断其________

③狼闻声四________

④一狼其中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狼》中的屠户与本文中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乙卯重五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诫子书》默写完整。

夫君子之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____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