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几处流水几处桥 ①旧时的济南,汩汩泉水汇聚而成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几处流水几处桥

①旧时的济南,汩汩泉水汇聚而成的流水穿城而过,在老城区内流淌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巷。小桥自然也就成了这些街巷不可或缺的部分。老城区以桥命名的街巷就有大板桥街、小板桥街、曾家桥街、鹊华桥街,可以看出一弯小桥对于这个北方城市的重要性。

②济南的桥最早建于何时,恐怕是没有确切的答案的。

③《春秋·桓公十八年》记载,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鲁桓公自然不会与齐襄公相会于“泺”这条河流上,而应该是在泺水之上的桥上,这便是济南最早的桥梁“广会桥”的传说,迄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④济南的桥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也颇可观。

⑤据清朝末年统计,当时济南已有石桥六十余座,木桥二十余座,而同时期以湖荡成群,水网如织而著称的上海老城区仅有桥梁三十余座。

⑥尤其是济南的老城区,泉水成溪,水巷纵横,老济南的居民们就在水巷两岸架以巨大的青石板,一条小桥就成了两岸往来的通渠。几处流水几处桥,这些小桥质朴、亲切,连桥的名字也与泉水、街巷有着密切的联系,像是王府池子下游的起凤桥,趵突泉边的广会桥。也有随着城市建设消失复又重建的古桥,像是曾经连接大明湖和百花洲的鹊华桥。

⑦鹊华桥位于大明湖的南岸,旧时在济南的名气最大,因为它不仅沟通了当时最著名的两处水景——大明湖和百花洲,而且西靠文庙和贡院,文人荟萃。据说,当时有不少文人才子春风得志或仕途失意时,常邀三五知己,从百花洲前雇一叶小舟,从鹊华桥下穿过,泛舟明湖,留下了不少赞美鹊华桥的佳句。如清人任宏远曾有《鹊华桥诗》:“舟系绿杨堤,鹊华桥上望;齐州九点烟,了了明湖上。”孙熊兆也有诗云:“虹桥跨绿水,桥上见华鹊”。足见昔日鹊华桥及周围景色之美。

⑧随时光变迁,鹊华桥后来经过几次改建,已完全看不出原来的痕迹。如今,在大明湖东南门鹊华路的南端,在“众泉汇流”牌坊旁边,一座古朴淡雅的汉白玉石拱桥犹如一条飘带横卧在碧波之上,轻柔雅致,端庄秀丽,似长虹饮涧、初云出月,这就是新建的鹊华桥。走在壮观秀丽的新鹊华桥上,遥想曾经的鹊华烟雨,也颇有一番情味。

⑨若说泉水是济南城的魂魄,桥就是她的筋骨,泉城与桥是谁也离不了谁的。你看,蜿蜒曲折的水巷间,两岸的民居高低错落,清澈的泉水湍湍流过,一座座或精巧或古朴的小桥横跨水上,小桥流水,垂柳人家,形成了一幅济南特有的赛江南的风情。正如明代诗人王象春的赞誉:“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摘自《济南时报》2016.6.16原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据清朝末年统计,当时济南已有石桥六十余座,木桥二十余座,而同时期湖荡成群,水网如织而著称的上海老城区仅有桥梁三十余座。

 

1.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紧承了上文对济南的桥历史悠久的介绍,又引出下文对桥的数量的说明,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2.运用了列数字(列举了“六十”等数字)、作比较(将济南与同时期上海老城区的桥进行比较)、打比方(将水道比作织成的网,生动形象),具体科学准确地突出了当时济南的桥梁之多。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从“济南的桥最早建于何时,恐怕是没有确切的答案的”“迄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可知,第②③段写的是济南的桥的悠久历史,第⑤自然段介绍的是济南桥的数量之多。由此可知,第④段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把上下文自然衔接了起来。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方面来分析其作用。从“石桥六十余座”“木桥二十余座”等句子可知,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水网如织”可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上海老城区仅有桥梁三十余座”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三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具体准确地突出说明了清朝末年的济南桥梁非常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

③静以修身,俭养德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

2.用自己的话把“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的意境描绘出来。

3.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这种感情变化的过程是:____→想排遣烦闷→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   

②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2)名著导读之《西游记》板块。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闹龙宫”、“闯冥府”、“闹天宫”,桀骜不驯、敢作敢当,令人钦佩。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三个故事。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 树木从生,_____    (《观沧海》曹操)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_____,小乔流水人家。_____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古人常用诗句表达与友人的深厚感情,请你列举一句。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萧红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捕捉鲁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最后一课》是法国都德创作的一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以小弗朗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南宋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本文以对话为主,“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就出自本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