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是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    的心情。

(2)简述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的原因是什么?

 

(1)《朝花夕拾》 《鉴略》 “表达了“我”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无奈和痛苦 (2)①孙悟空刚拜唐僧为师的时候,因为他杀了六个强盗,唐僧不满,责怪于他,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唐僧,前往东海龙宫。后来被东海龙王劝回去,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被唐僧戴上了紧箍咒。②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害的是好人,将悟空逐走。③真假美猴王,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逐走回花果山,后来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攻击唐僧,最后被如来佛祖识破 。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本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主要记述儿时“我”热切地盼望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事。“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将父亲要求“我”背书比作头上浇冷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我”从去看五猖会的兴奋突然转为失望、害怕、痛苦的感受。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本题中,需要对《西游记》相关内容了然于胸。第一次离开是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第二次离开,是唐三藏师徒四人路经白虎岭时,白骨妖变作凡人,想抓走唐僧。但被孙悟空发觉,打死了妖怪。而唐僧、猪悟能、沙悟净都是肉眼凡胎,识不得妖怪变化。三藏误以为孙行者滥杀无辜,便写了贬书,将他贬回花果山。第三次:“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逐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咏雪》)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____》)

⑤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____》)

⑦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⑧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查看答案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后来发生了分____: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尽头一口水波lín lín____的鱼塘。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sǎ sǎ____,秋风中正开得烂màn____

(2)下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②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

____改为____  ②____改为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根据下面的对话,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女儿忽然一把搂住我的脖子。

“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妈妈不是。”

“你骗人,你会做那么多好吃的,怎么不是仙女呢?”

“那如果我是仙女呢?”

“如果你是仙女,就要教我仙法哦!”

(改编自张晓风《母亲的羽衣》)

 

查看答案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    (甲)   

予叹曰:“    (乙)    。”

(选自林昉《钓鱼记》)

1.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竟日亡所获也

B.易:寒暑易节                   故易取也

C.至:居无何,上至               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

D.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

2.“意”,会意字,从心从音,合起来表示发自内心的声音。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又会有所变化。请结合文意,推测以下两句中“意”的意思是否相同。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暇甚。(蒲松龄《狼》)

(2)子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林昉《钓鱼记》)

3.文中(甲)处,根据文意应该选填下面哪一句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A.连取数鱼

B.仍无所获

4.文章中常常会有一些“金句”画龙点睛。请仿照以下课文中的示例,用现代汉语为文中(乙)处补填一个合适的句子。

示例:

A.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B.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查看答案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渔翁

[元]周权

转棹收缗日未西,短篷斜阁断沙低。

卖鱼买酒归来晚,风飐芦花雪满溪。

注:①缗:mín,网鱼的绳子。②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

1.用原文填空:采莲人因为________而“羞”,渔翁因为_______而“醉”。

2.有人说“采莲”“打渔”都是临水而居的一种生活方式,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结合这两首诗,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